一 年轻的女老师站在讲台上,春天的阳光给她镀上了一层毛茸茸的金色,她安静地点开电子课件,让一丛葳蕤的诗意和她的微笑一起,在课堂悄然绽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千年前的画卷,就这么徐徐地展开了。 蒹葭,多么匀称、饱满而结实的两个字,即便在萧瑟的清秋,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汁液丰盈的爱情。这是初中二年级的一堂语文公开课,聆听这爱情的,是一群十三四岁的少年。很高兴看到这样一首来自于古诗源头的吟唱被选入了我们的中学课本,帮助这些情窦初开的少年,完成他们的爱情启蒙。 我的爱情启蒙,也是在初二学期结束的那个夏天,来自于在伙伴们中间秘密流传的琼瑶小说。每个人都会有那样的时光吧,炎热的夏季夜晚,拒绝乘凉和西瓜的诱惑,躲在蚊帐里,凑着昏黄的灯光,捧读那些封面破损甚至纸张也残缺不全的小说,为美丽得让人心疼的小双、嫣然她们黯然神伤。那一刻,我们心潮澎湃,我们呼吸急促,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有魔力的东西,叫做“爱情”。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每每听到邓丽君清丽婉转的歌唱,我就会想起那年夏天,四十多本琼瑶小说让我目光迷离,内心忧伤,让青葱岁月更加青葱。而那些一帘幽梦似的书名,也让我沉浸在一种古典的氛围中,月朦胧,鸟朦胧,萤火照夜空……不能不说,我的古典文学启蒙,在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对琼瑶的阅读。所以多年以后,当我看到蹦蹦跳跳的小燕子,听到那曲“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地球不再转动……”不禁有些迷惑,这还是我十四岁时为之痴迷的那个琼瑶吗? 那时候,多么渴望有人能真正和我交流一下“爱情”——这个禁忌又让人神往的字眼。 看过美国的一部少年青春电影《怦然心动》,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微妙的爱恋与成长的心路。其中有一个细节看过后便念念不忘——“basketboy”拍卖会。在这个中学校园里一年一度的盛会上,遴选出来的一些男孩子会挎着篮子依次走上台被“拍卖”,台下出价高的女孩不仅可以获得和心仪的男孩共进午餐的特权,还能得到男孩篮子里的礼物,而那些获得被拍卖殊荣的,往往是这个学校里品学兼优或者比较酷、比较帅的男孩儿。无疑,这一天,是少男少女们的节日。 面对欲望的洪流,我们是像大禹治水一样,理智而温和地加以疏导,还是像大禹那些失败的前辈,去做徒劳的堵塞和抑制? 喜欢看蒋方舟的博客,看这个头脑强健的女孩子讲述人生,常常心生羡慕:我也曾这样年轻过啊。在一篇博文中,蒋方舟用一个《百年孤独》式的开头,引出了迈克尔·杰克逊带给她的青春撞击:“许多年之后,我仍然记得自己荷尔蒙勃发的那个下午。我还在上初中,不记得是十三岁还是十四岁,炎热的暑假我在电脑前写作,蝉在下午两点的热浪中竭力叫嚷,汗把我黏在椅子的竹坐垫上……” 想一想,都是那样的一个年纪。 二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佩服先人的文字功夫,他们一咏三叹,感情聚焦于苇叶上的每一颗露珠,又层层铺垫道路的逶迤,却把极为精简的一点笔墨,给了那位让人心旌摇荡的女主角“伊人”。 他们用的是减法,却有了加法的效果,唯其神秘,唯其高洁,才越发引动了追寻者强烈的渴望。不由得想起了“水边的阿狄丽娜”,那个古希腊神话故事,孤独的国王爱上了少女的雕像。他向众神祈祷,期盼着爱情的奇迹。他的真诚和执著感动了爱神,爱神赐给雕像以生命,所有的守望和等待,终于有了回响…… 年轻的女老师抛出了问题:说一说“伊人”的形象。 “她是矜持的,别人追求她,她也不会轻易同意。”身边座位上,鼻梁上架着一副小眼镜的清秀女孩侃侃而谈。 就在刚才老师安排的小组讨论中,我也听到这个女孩子对同伴说:“这首诗像是别人讲述的故事,如果是追求者自己讲述的,那么他一定是个很含蓄的人,因为他写得很冷静,这样我们读了,才不会觉得他小家子气。” 我心生欢喜,难得这般有见识的孩子!她也许还不知道华兹华斯所说的“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但她却无意中触碰到优秀文字的奥秘所在:感情节制,精神内敛,审美有距离。 我不由地凑过身去,小声启发道:“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想一想,临水而立的女孩子会给你怎样的感觉?”女孩略一沉吟,脱口答道:“安静。” 我不禁要击节赞叹了,为了这一个安静的回答。 当电影里的爱情已经浓缩为从咖啡馆到卧室的速战速决,当尘世间的爱情已经变成相亲节目里的一场场“秀”,当我们每每谈论起这两个字眼都心虚气短、顾左右而言他时……这才发现,一份矜持高贵、含蓄神秘的爱情,已经离我们有多么、多么的远! 我多么希望,时间能为这节课而停驻,让我们的孩子多在这摇曳生姿的蒹葭中徜徉,让他们多年以后依然能够记起,那个春天的上午,和他们曾经体味到的古典爱情。
(作者: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