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强大与个体卑微

  中国是我们自己的家,只有在自己的家里被平等地看待,你才会自信地走出去。

  如果在自己的家里都感觉不平等,那么走在世界各地也会有同样的感受。我们在国际事务上,在与其他国家的交往和关系中,如果刻意地表现出自信、自尊,往往过犹不及。一个人的自信和自尊,以及独立的人格是自然地流露出来的。面对外国人,尊重是赢得的,而不是强求来的,是以你的自信展现出来的。

  如果你有机会出国,会发现另外一个奇怪的事情。在不同国家入关的地方,对将要入关的人都会分成两类,在美国的指示牌分为两类:美国公民,非美国公民。在中国海关入关的地方,你会看到也分为两类:中国公民,外国访客。我们总喜欢用外国来表示对方,而美国比较偏向用人来标识不同的人。

  鲁迅曾经讲,中国人没有个人的自大,有集体的自大。中国人都是靠着一个伟大的祖国、古老的文明,来寻找自我的意义。经常说我是一个中国人,而不是说我是一个人。经常说我们有古老的文明,我的祖先怎么伟大,经常会有一些对今天的中国和世界不符合实际的认识,并容易以此为基础养成虚骄自大。而这种自大是缺少事实依据的,这种自大经常会在瞬间转化为自卑。一旦遭受什么波折打击,一下就把自大打掉了,因为缺失自信的基础,立刻就变成极其自卑。

  人的自信是来自内心的,不是外在的。外在的自信可以变迁,内在自信则永恒存在。人的自信也不是通过强调历史,强调遗产,甚至强调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得来的。

  四大发明怎么样,有400大发明又怎么样?请你到镜子中去看一下自己,从外套、上衣、裤子,到衬衣、内裤,上上下下,都不是我们发明的,因此,简单地比较了谁发明了多少东西,我觉得,没有意义。泰山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就在我的家乡,我热爱黄山,但是,我知道世界上还有比黄山更壮观、更秀丽、更雄伟的,难道因为世界上还有黄石公园、乞力马扎罗山、富士山,我就自卑了?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并不一定要在自己家,那是全人类的,是全世界的。

  我们不用依赖历史的传承,不用依赖多么惊人的GDP增长速度,我们完全可以追求能够让自己幸福的目标。只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世界上的人不因为背景的不同,不因为文化的不同,不因为是否有悠久的历史,不因为人口多少,也不因为国土面积的大小而在自信上有所差异。我们应该坚信:每一个人都有追求自己目标的权利,都是彼此平等的,都不应该因为肤色的差异或财富的多寡而被歧视。

  我们应该牢记的是,自信最本质的来源是相信平等,相信自己。我们不用太在意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如何评价我们,不用每次都要问他们,对我们国家怎么看,他们怎么看那是他们的事情。其实,他们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在意我们对他们的评价。我们应该关注自己是否真的有自己的目标,真的对人类的进步作出了贡献。将目光转向自己,自信也许更加长久和坚实。

  自信,来源于自我比较。

  中国有一支足球队,他们的口号是“永远争第一”。通过这个口号就可以知道,这支队伍可能没有拿到过第一。追求第一可以是目标,可以用来鼓励自己。但是,第一是什么?第一不过是人类向一个目标努力的过程终点,是一个结果。强调结果,就容易陷入对过程的忽视。金融危机也是一样,五大投行同时陷入了对资金回报的过度追求的漩涡,导致了对过程中细节的忽视,甚至忽视了其中存在的非理性因素。今天,中国人的自信往往来自于不平等。你月薪3000元,我月薪10000元,所以我自信;你骑自行车上班,我开车上班,所以我自信;你开本田上班,我开宝马上班,所以我自信;你开宝马320上班,我开宝马750上班,所以我自信。说到汽车,在欧洲,多数奔驰、宝马这类级别车辆的尾部,并没有出现在中国大城市常见的同类车辆尾部的“S500、i750”等用于代表性能的标识。欧洲的消费者经常要求取消车上的这些标识,而中国的一些人却特别强调要用这些标识来“体现身份”,从而获得“自信”。

  这种来自于不平等的自信,可以在一瞬间转化为自卑。因为,开S500的会遇到开S600的,会遇到开劳斯莱斯、法拉利的,还会遇到开游艇和私人飞机的,最后在与沙特王子阿瓦利私人购买的A380比较后,这些人会彻底丧失自信。此时,他们会自叹弗如,自我安慰地说,谁让人家是石油王子呢。我坚信会有这么一天,而且不会超过10年,“S500、S600”这样的标识就等于一种耻辱,就等于随地吐痰,就是对人类环境的践踏。

  如果真的要比较,应该与自己比较,用自己今天取得的成绩与自己昨天的成绩进行比较,再与自己能够预测的明天的成绩进行比较。只要自己是在不断进步,哪怕取得的是微不足道的进步,也是自己的胜利,是任何人无法剥夺的。当然,在自我比较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与他人竞争和比较,哪怕输了,你依然可以感到自信,因为你尽了全力。承认对方确实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发自内心向对方学习,你不应该感到羞愧;一朝得胜就洋洋得意,甚至羞辱对方,你才应该感到惭愧;暂时落后就垂头丧气,怨天尤人,你才应该感到羞愧。

  同样,中国不要与外国进行过度的比较,中国应该与自己的过去比较,我们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我们确实也存在很多问题,认清差距,认清问题,踏踏实实,一心一意走自己的路,让世界去说吧。这才是中国人应有的自信。

  我有一个朋友,一直想去美国考察,苦于没有机会,最终我帮助他实现了这个心愿。他到美国后,给我寄来一张明信片,上面写道:“能够到美国来考察,对人类来说是一小步,对我来说却是一大步。”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此话来源于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时说的一句话:“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当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都可以用这样的话来鼓励自己:对人类来说可能是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乎其微的一小步,但对我个人来说,却是一大步。

  2008年10月,在上海的一次学术交流会上,我有一段发言。听众中有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有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我的发言有30分钟,发言结束后,布莱尔专门走过来与我攀谈,让我吃惊的是,他居然将我发言的整段内容都复述了出来。

  “将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横向,平行的;一种是纵向的,垂直的。如果用横向来比较,没错,中国的确有许多地方存在不足,无法比较,简直不能同日而语。但是,纵向来看,用今天的中国与30年前的中国比较,哪怕用10年前来比较,用5年前的中国来比较,或者用去年来比较,你可以发现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才是中国的进步。西方人经常习惯进行横向比较,认为中国还很落后,对中国多有不满,一旦你换一个视角来看,纵向地用发展的眼光,用历史的视角来看时,你才能发现全新的中国。”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