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包装精美的名酒如果再打上“特供”的标签,是否更加高贵?名目繁多的特供标签——“政府特供”、“部队特供”,“八十周年建军酒”、“军区专供酒”、“国家机关后勤采购特供酒”……是否更能让人找到自己身份的归属?以一瓶500ml的白酒为例,如果购买一般档次散装白酒,最多需要80元,“特供”酒低则数百元。高则与茅台、五粮液价格不相上下。迈过价格的高门槛后,这些特供酒更隐隐能被解读出是有门路的人才能拿到货、有面子的人才能喝得上的高人一等的潜台词。
然而,白酒行业有这样一个段子:2D09年某酒厂的年产量约2万吨,而2010年该酒全国销量高达20万吨。如此推算,在2010年市场上出现的该品牌酒90%都是假酒;而在近18万吨假酒中,又有近一半打着“特供”招牌招摇过市。
2012年10月,一场由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牵头,开展对假借国家机关名义生产销售特供、专供商品整顿的专项行动,身份“高贵”的特供酒被揭露并定义为假酒。
市场上的特供酒从何而来,销往何处?记者以产酒名镇宜宾为样本和切入口,调查特供酒如何从几十元一斤的价格,在几近一条龙的生产包装后,身价倍增地出现在市场中。
宜宾酒镇的秘密
11月的初冬,尽管天气已有些微寒,但宜宾的空中仍然飘荡着浓郁的酒香。走在这座以酒文化闻名全国的城市中,记者双目触及的几乎都和“酒”相关。街道两旁随处可见挂着各色锦旗的专卖店、堆放着数十个大小不一酒缸的小作坊……作为中国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宜宾自古就与酒结缘。因其雨热同季的特殊天气,使得其空气和土壤适宜酿酒所需的微生物生长,宜宾酒水行业代表之作当属五粮液。各式特供酒中打着五粮液名头的自然不少,宜宾市内还有30多家颇具规模的白酒生产企业,以及周边县上众多小酒厂和自家作坊,正是这些龙蛇混杂的作坊为所谓特供提供了充足的酒水资源,使宜宾成为假特供生产商集中的重灾区。
记者在宜宾众多小酒坊和酒水专卖店吃了多次闭门羹。往往是老板初见时态度热情,但只要记者说希望采购一批特供酒,老板们很快就变了脸色,斜扫来一眼,“什么特供酒,没那个东西”。
看来最近的“严打风暴”,让所有店家都对“特供”避之不及,与陌生人打交道都极为谨慎。不得已之下,记者只能用“同学会订酒”为由,换了一家店找老板攀谈。
在得知记者希望定制60件五粮液时,老板很热情地将店内的酒水进行了介绍,并称能给出一定优惠。为了不让老板过于敏感,记者没有说特供之事,只希望能在瓶身上刻字,更进一步提出希望能自己设计瓶子,但瓶内还是灌装五粮液的酒。
老板立刻紧张起来,说如果瓶身刻字需要学校出示的盖有公章的函件,以及本人的身份证。
为了让老板放松警惕,记者向他解释到如今都毕业10年了,聚会都属于私下同学活动,根本没有学校公章证明,并佯装遗憾地转身走人。
在记者跨出门的瞬间,老板将记者叫了回来,并在详细地问了记者希望在瓶身上刻的字,以及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瓶身后,声称有办法帮记者搞到包括酒瓶、酒盖、商标、酒盒在内的所有配件。同时报出了大概价格:酒瓶5元/个、瓶盖2元/个、酒盒1元/个、正背面商标以及瓶身所挂的纸牌则为10元/套。
当记者提出能否刻上“贺10周年同学会五粮液特供酒”的字样时,老板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还是答应,同时开出刻一个瓶子需要4元钱费用的价格。见记者很有“诚意”,老板还支招说,与其花4元钱刻字,还不如找个广告印刷店。印上一批质感较好的塑封纸,那样既不用太多的钱,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随后他顺手拿出一瓶泸州红花郎酒,指着上面的图案介绍说:“这种花纹不错吧,其实就是塑封纸包的,根本不是刻在瓶身上的。”
老板说的倒是实情,很多特供酒包装反而比较简陋。有意思的是,这反而更让一些人笃定这是找关系直接从名酒厂里灌装出来的好酒。
记者又提出希望能看到酒水质量。老板犹豫了片刻,转身背着记者打了个电话,随后给了个地址。
按照地址,记者找到一家路边白酒作坊,这家约40平方米的作坊内,摆放着大大小小数十个蒙着红布的酒坛,另外墙壁上还摆放着众多造型各异的空白酒瓶。
或许是因为有“熟人”介绍,接待的店员很殷勤。这家作坊的白酒价格最便宜的是每斤10元,最贵的一斤则接近200元。
记者说自己需要的是五粮液特供酒,店员笑了,指着店里最贵的酒说:“这款酒喝起来跟五粮液差不多,就算经常喝酒的人都很难分辨出,更不要说其他人了。”但他绝口不提“真假”。店员还热心地建议用于同学会的话,“买中档白酒来灌装足矣,反正同学也喝不出来味道差别,太贵的不划算,我还可以给你折扣。”
但遗憾的是,无论记者怎么说,店员始终不肯将负责制造瓶身、瓶盖等酒水包装的地址透露出来,只是让记者留下电话号码,称当他确定了具体价格以及拿到样品后再联系记者去看货。
影子销售人
如果按照“自购酒水进行包装生产”的这种方法,完全可以将大批廉价的散酒包装好后,摇身一变成了身价不俗的“特供酒”,通过酒楼、烟酒店、互联网等渠道兜售出去。
据记者了解,现在国内很多区域都已经形成了一套销售“特供酒”的销售网络。“这些销售商基本不开店,基本不纳税,采用直销和团购等方式进行,另外网上销售也是他们所倚重的渠道之一。”四川烟酒行业一位资深人士如此表示。
通常来说,这些假特供销售商往往装扮得很神秘,都称自己在五粮液、茅台等酒厂有特殊关系,可以搞到一批内部酒水,然后再通过到处拉关系,卖给一些集团或者私人,几乎很少经过传统渠道运作。
而如今唯一可以查询到购买特供酒的方式,还是在网上。市面上销声匿迹的“特供酒”,在网络上却并未彻底绝迹。尽管现在这些购物网站已对关键字“特供酒”进行了屏蔽。但只要换个方式,比如搜索“内部特供”、“接待”等关键字,还是可以搜到各种各样的伪劣“特供酒”。
通过这种方法,记者在某购物网站上联系到了一名销售“特供酒”的老板。这位老板告诉记者,店内所展示的特供酒不多,主要是因为现在严打比较厉害,所以大多没有摆放上架。但如果要的话,还是可以销售。
正是从这位老板口中,记者发现还存在一种低价“特供酒”,是一些小酒厂为了搭名牌的“顺风车”而生产的。这种酒早已存在,不过是现在赶上“特供”概念热,换上这个新标签,一来借名酒的名头扩大自己的影响,二来,即使被告了,总比公开盗用知名企业商标责任小。这种特供酒价格,大多都是正规白酒的2、3成,一瓶所谓的特供酒仅卖200元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