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滚石

纵观整个20世纪短暂的华语流行音乐史,滚石唱片公司可谓真正做到了“只此一家,别无分店”。那个黄色箭标的唱片LOGO,曾代表了最通俗的对于音乐好坏的认可:于是,60后邂逅了罗大佑、李宗盛、潘越云;70后

纵观整个20世纪短暂的华语流行史,滚石唱片公司可谓真正做到了“只此一家,别无分店”。那个黄色箭标的唱片LOGO,曾代表了最通俗的对于好坏的认可:于是,60后邂逅了罗大佑、李宗盛、潘越云;70后邂逅了周华健、张国荣、陈升、魔岩三杰;80后则邂逅了任贤齐、莫文蔚、五月天、梁静茹。当然,如此草率地对偶像世代的划分还可以被随意打乱⋯⋯

步入新千年之后,滚石开始频露种种衰落迹象。2010年是它30岁的生日,回首这一番风雨路,不同年代的滚石,唱出了人们心中不同的情感共鸣,就像一道“无与伦比的美丽”风景,停留在人们的青春记忆里。

犀利时代:

自力更生的开路先锋

代表艺人:

潘越云、罗大佑、李宗盛、齐豫……

主打风格:颇具时代开创性的民谣

当滚石签下第一位歌手潘越云时,实在看不出与当时市场上的其他竞争对手有何区别。可同为大流行套路的,却只有像潘越云这样底子硬、有辨识度的唱腔,以及“不功不过”的选曲套路,才能在市场上吃得开。毕竟在20世纪80年代初,没有高超的后期修音技术,唱功是个硬性指标,只有唱得好,歌迷才会买账。

作为乐坛教父级人物,罗大佑确实在唱功方面令人不敢恭维,反正他既不卖颜也不卖声,卖的是深刻的思想以及在态度上的先锋性。罗大佑于1982年发行专辑《之乎者也》,封面上着黑衣,戴墨镜,顶一头卷发,嘲讽“风花雪月之,呼啦啦啦乎,所谓民歌者,不过如是也”,感慨“台北没有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红绿灯”,也怀念“那多愁善感而初次流泪的青春”,仿佛手里握着一台显微镜,扫描着当时台湾的社会百态。他用含义深刻的歌词和不遵循常规的曲风,在台湾引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自省风潮,并蔓延至大陆,成为众多处于探索和迷茫期的青年的心头好。

1985年,滚石发布专辑《回声》,由作家三毛包揽十二首歌词创作,写尽自己的半生故事,齐豫携手潘越云天籁吟唱,这三个台湾最适合波希米亚打扮的女人合在一起,成就了台湾流行音乐史上的一段佳话。此外,还有张艾嘉的专辑《童年》、《忙与盲》,奠定了其都市文艺女青年的偶像地位。

1986年,李宗盛和黄韵玲推出了各自的处女作唱片,《生命中的精灵》和《忧伤男孩》,都是构架在民谣音乐基础上的升级版作品,其音乐形式上的先锋性和思想深度上的另类意识,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颇具震慑人心的力量。

总之,开发“非主流”音乐领域让滚石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叫好又叫座的市场反响。

鼎盛时代:

各路音乐人共处一“石”

代表艺人:周华健、陈淑桦、陈升、赵传、张信哲、辛晓琪、林忆莲、张国荣、梅艳芳、杜德伟、伍佰、万芳、魔岩三杰(窦唯、张楚、何勇)……

主打风格:唱出都市男女情感心声的都会系情歌

1990年代初中期,滚石人才济济,旗下的歌手虽然看似风格各异、百花齐放,实则细究起来的话,他们都该被分配到一个大的系别当中去,那就是所谓的“都会系情歌”。

整个90年代,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的经济都处于一种腾飞的状态,所以生活在都市中的男男女女总有着各种难以宣泄的情感需要出口来表达。李宗盛作为最了解都市人情感心路的音乐人,出道之时不过二十多岁,却好像已活了一世,每一首简练直白的歌词背后,都是一段甘苦自知的人生。“工作是容易的,赚钱是困难的,恋爱是容易的,成家是困难的,相爱是容易的,相处是困难的,决定是容易的,可是等待,是困难的”——时至今日,仍然是不过时的箴言。

不过滚石也并非批量生产情歌歌手,以李宗盛、小虫为首的制作团队在每个人的身上都分别倾注了不同的发力点和情感特色。周华健偏向阳光、健康的一面,《让我欢喜让我忧》红遍华语乐坛;陈淑桦是都市熟女的代表性人物;赵传以小人物视角唱出坚强励志的心声,有着当时市场上一众帅哥靓妹所不具备的硬汉吸引力;张信哲的情歌温文尔雅,传唱率极高,成为80后情歌启蒙导师;辛晓琪让无数失恋大龄女青年们痛快发泄了一把不被爱的心声;林忆莲从之前的快歌劲舞改唱都市情歌,该路数让她成功转型,迎来了个人事业第二春;还有刚刚从香港转战台湾乐坛的杜德伟,也给当时的市场带来一股很洋气的西方流行乐味道。

另一方面,罗大佑还帮滚石网罗了一大批其貌不扬却才华横溢的音乐人才,如黄耀明、林夕,窦唯、张楚、何勇这“魔岩三杰”的辉煌战绩更是不用多加赘言;齐秦加盟滚石,出版与王祖贤爱情宣言的首部曲《纪念日》;而风格小众的陈升在滚石的包容下,终于以一首《把悲伤留给自己》而凤凰涅,此后无论低吟浅唱云淡风轻,还是醉生梦死翻江倒海,展开了在音乐世界的自由之旅。

更值得大书一笔的是,以梅艳芳、张国荣为首的一批香港影星也都在罗大佑、小虫等人的牵线搭桥之下,签约了滚石唱片,留下了他们演艺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记录。

视觉系时代:

注重外形打造等辅助手段

代表艺人:

任贤齐、苏慧伦、莫文蔚、徐怀钰、张震岳……

主打风格:从视觉效果和音乐曲风两方面的双向出击

一曲《心太软》曾经唱遍大街小巷,连摇蒲扇的大叔都能哼上几句。长相并不十分帅气的任贤齐,却出乎意料地成为滚石唱片“视觉系时代”的代表人物,大概与他的歌曲传唱太广有关。小虫亲自为其打造的中国风歌曲,令他的形象带了几分“侠骨柔肠”的味道,无论是他在MV中还是在演唱会上的各种古装大侠扮相,都让人能“音画同步”地留下深刻印象。

苏慧伦以青春玉女形象出道,《鸭子》、《柠檬树》等歌曲迅速攻占了低龄的偶像市场;莫文蔚以另类的电音风格出道,两张专辑的市场失利之后,也走起了花哨且屡试不爽的视觉系路线,搞怪的造型和曲风再加上一些颇能打动人心的慢歌,成就了她在个人音乐事业上最辉煌的一段。其后出道的徐怀钰、吴佩慈则干脆就用各种夸张、大胆的妆容和配饰来引人眼球,一个大量翻唱韩国歌曲,另一个主打日系范儿,分别都在乐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还有走“外形剽悍流”的张震岳、伍佰也是在这个时期渐成气候的。张震岳虽不以翻唱制胜,但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光头+大胡子”造型也让其在外形上有着很高的辨识度。张、伍二人更是承袭了滚石唱片“一直最用心,永远最好听”的经营理念,所以即使到了现在,他们的市场号召力依然不弱,只是稍有点大器晚成的遗憾。

日暮西山时代:

小众文艺风苦苦支撑

代表艺人:曹格、卓文萱、五月天、梁静茹、陈绮贞、纵贯线

主打风格:越发偏向了“文艺范儿”的乐风路线

在整个唱片业步入夕阳时代的千禧年之后,滚石也开始没落了。除了五月天、梁静茹还能撑起一片天外,其他的都因过于文艺范儿,而显得较为小众。

五月天是滚石又一个慧眼识才的成功案例。1997年,他们将试听带送往各大唱片公司都无人问津,最后被滚石相中。第二张专辑《爱情万岁》就赢得了35万张的销量和第十二届金曲奖最佳乐团奖,将这个由校园乐队发展而来的小团体送上了亚洲天团的宝座。

还有那个长相很一般、声线很亲民的梁静茹,因为受到李宗盛的提携,在1999年“一夜长大”,便和五月天一起成为滚石传统的接棒人,也被视作为滚石在新音乐时代来临前的绝唱。

陈升和万芳在最好的年华却没有收获到最好的回报,反而在这文艺当道的年代,成了各路文艺男女青年的所爱。曹格、卓文萱虽然歌唱得不错,但却难以大卖,越发小众起来。赢利能力的日渐衰败,滚石只能组成“纵贯线”这样一支大牌天团,靠四处走场来赚人眼球和钞票。尽管歌迷们依然买账,但多少有一种喧嚣之后的落寞之感。

在数字音乐和单曲时代,滚石30年的坚守,被人形容成伤痕累累却不想倒下的老兵。这一块滚石浮沉起落,从当年那句“我在滚石,我很重要”,引来无数怀揣梦想的音乐人,到了今天,恐怕要换成“我还活着,这很重要”来自勉。

如今,滚石仿佛又回到了最初那个独立小众的起点,只是江湖已经不复当年。就像李宗盛说的那样,这块滚动的音乐理想之石,从来就没有停歇过。但愿它永不停歇。

资料来源:《精品购物指南》、《文汇报》等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