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莉·波特曼我要的完美人们说,娜塔莉·波特曼活得就像一个神话。13岁时凭借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又译《杀手莱昂》)走红,拥有哈佛学位,精通4国语言,热心公益,积极参政,在30岁生日前,成为第一个“80
娜塔莉·波特曼
我要的完美
人们说,娜塔莉·波特曼活得就像一个神话。13岁时凭借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又译《杀手莱昂》)走红,拥有哈佛学位,精通4国语言,热心公益,积极参政,在30岁生日前,成为第一个“80后”奥斯卡影后。
今年,凭借电影《黑天鹅》,娜塔莉一路横扫奥斯卡、金球奖等各大奖项最佳女主角,还与这部电影的芭蕾舞指导喜结良缘,即将迎来一个兔宝宝。昔日莱昂大叔身边的小玛蒂尔达,如今正幸福满满地步入人生的黄金年华,恰恰印证了她在《黑天鹅》片尾的那句台词——“这才是我要的完美。”
娜塔莉是家中独女,1981年生于以色列,母亲是艺术家,是医生,3岁时她随全家搬到纽约。“从小家里并不富裕,没有大房子,也没有豪华轿车,但父母会把钱全部花在艺术和旅行上,我们常去剧场、影院、博物馆……我很幸运,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
1994年,年仅13岁的娜塔莉,踮着脚踏过人们的心房: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她夹着根烟,双腿悬空在栏杆前;她抱着一盆银皇后,心事重重地走在大街上。稚嫩倔犟的眼神,令人神迷又心碎,成为银幕经典。
“我坐在书房的凳子上第一次读剧本,居然读着读着就想哭。说,对一个小孩而言,表演这部影片完全不合适!我说,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东西,你不能毁了我的一生。”
最终,父母同意她去试镜。结果,娜塔莉由于年龄太小而落选,她不甘心,回到镜头前又加演了一段。大导演吕克·贝松被这小女孩惊人的悟性征服了,当场拍板把角色给了她。
成名后,娜塔莉边读书边拍戏。在《盗火线》、《星球大战前传》等影片中,都有不俗表现,她逐渐成为好莱坞新一代少女明星。她拒绝了尺度较大但可能为她带来更多声名的电影《洛丽塔》、《罗密欧与朱莉叶》,宁可回到比较小众但很考验演技的舞台剧《安妮日记》上,9个月的辛勤付出,换来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谢幕。
直到她觉得时机成熟,可以挑战更大尺度的角色,于是转到《偷心》里的钢管舞女郎上,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女配角的赞誉。而为了《黑天鹅》,娜塔莉倾尽心力,坚持了近一年的魔鬼式高强度训练——每天5至8小时的舞蹈和游泳培训,加以严格控制饮食,她瘦了二十多磅。
娜塔莉很聪明,知道如何从角色中抽离,“拍完一个场景,我就能重新做回我自己”。成长过程中,她与普通80后女孩没啥两样,爱吃冰激淋,戴3块钱的耳环,穿匡威运动鞋,储备了40条T恤和20条牛仔裤,把奥斯卡典礼上的衣服转手送人……
低调的娜塔莉或许把更多精力用在了她应该做的事情上,比如学习。娜塔莉从小学习成绩就很好,高中时她曾闯入全美最精英的科学比赛“英特尔科学奖”半决赛;后来考入哈佛大学,主修心理学。刚进校时,那些傲慢的同学对她投来不屑的目光,仿佛在宣判——“一个无脑的女演员”,结果,娜塔莉通过努力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她与人在专业科学期刊上合著发表了一篇与大脑功能有关的论文;她还引用其主演的科幻惊悚片《V字仇杀队》的内容,以客座教授身份在哥伦比亚大学讲授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的课程。据说,她也参加过民主党好几个职位的竞选……
“娜塔莉是当今好莱坞最优秀的女星之一,她让自己尽量保持着与常人无异的低调生活,她很有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从不被他人左右。”曾获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朱迪·福斯特称赞道。
对于溢美之词,娜塔莉常报以谦逊一笑,偶尔也抛来一个凌厉的眼神——“天才?这是我最讨厌的一个词!”(文/李乃清)
朴文
最年轻的
围棋世界冠军
2011年2月23日,第15届LG杯世界棋王战决赛在韩国首尔进行。朴文击败队友孔杰,以2比0的比分夺得世界冠军。不满23岁的朴文成为了中国第7位围棋世界冠军,同时超越古力刷新了中国最年轻世界冠军的纪录。
朴文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5岁那年第一次接触到围棋。“刚开始我只是喜欢,渐渐就被下棋所吸引,而且无论输赢都能从中感受到快乐”。朴文对围棋的这种感情坚定了父亲送子学棋的想法。在他5岁半时,父母将他送到黑龙江棋院学习围棋。为了应付儿子的学棋开支,文的父亲四处奔走做生意挣钱。
虽然日子过得很辛苦,但是朴文的学棋之路似乎充满了希望。1999年,朴文在举行的全国段位赛上成功入段,成为黑龙江围棋史上年龄最小的入段棋手。然而,这时不幸突然降临,父亲在突遭抢劫遇害,那一年朴文才11岁。
为了实现丈夫的遗愿,朴文妈妈来到,租住在中国棋院附近的筒子楼里,照顾朴文的同时打工补贴家用。600元的收入既要负担学棋费用,还要解决食宿难题,生活极其艰难。偏偏这个时候朴文因情绪不稳,又落选了国少队。朴母只得和一拨漂在的小棋手家长租房子做训练室,轮流值班,敦促孩子们锻炼身体训练比赛。
艰辛的生活经历让朴文的棋风里饱含着沉稳与坚韧的特质。2005年,朴文取得了职业生涯的重大突破,首次获得全国个人赛第四名,还在当年进行的第十届LG杯世界围棋棋王战中杀入四强。
10多年的围棋生涯,朴文最感谢的人是妈妈,“她辛辛苦苦把我养大,尽全力满足我,让我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没有她,就没有我。”
王永
捎你一段路,
不用钱
一辆奔驰S350已经开了五年,车内却依然整洁得如同新车。这并非仅仅为了车主自己,而是为了更多素不相识的人——在过去的13年里,车主用自己的私家车捎带了近万名陌生乘客,不收一分钱。
车主名叫王永,1998年从湖南老家来北京创业起,就养成了开车上班经过公交车站时,在路边找乘客的习惯。他的招呼语是:“有顺路的吗?我能捎你一段路,不用钱。”13年间,他的乘客从暴雨中被溅一身污水的老太太,到四处求职的大学生,再到受了重伤拦不到车的母子,甚至还有两位乘客在他车上相识,后来结为夫妻。
在王永老家的村子里,出门进城时搭陌生人的顺风车,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如果骑车上学没人搭你的自行车,说明你的人缘不好。”但大城市里陌生人之间的关系从不似这样温暖,甚至很多人对王永半信半疑,但他最终选择了坚持下来。
曾经有一个农民工应邀上车后,马上套上了鞋套,怕把车弄脏。下车时还把鞋套留在了车上:“别人坐时,就把这个给他套上吧。”“我始终相信,无论职业阶层,每个人的心里都埋藏着善的种子。”王永感慨道,“在大城市里漂泊,孤单的人们之间更应该多一些温情和信任。”
2011年初,王永开始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推广顺风车的规范化、制度化,他想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连续三年的两会期间,王永都提交了关于顺风车的提案。“它既可以让人际关系更融洽,又可以省钱节能环保。”他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一次在路上,旁边车主突然摇下窗子喊他:“王永,我原来搭过你车,现在我有车了,也开始搭别人啦!”
但这个方便过近万人的“顺风车王”也会遭遇尴尬。有几次,王永想搭别人的顺风车回家,在路边招了老长时间的手,却没有一辆车停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