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雪/赵宏博18年牵手圆梦等4则

申雪/赵宏博18年牵手圆梦2月16日,为了奥运金牌在冰坛拼搏了18年的申雪和赵宏博终于圆梦,两人在温哥华冬奥会双人滑比赛中以创纪录的216.57分获得金牌。这是中国代表团本届冬奥会夺得的第一枚金牌,

申雪/赵宏博

18年牵手圆梦

2月16日,为了奥运金牌在冰坛拼搏了18年的申雪和赵宏博终于圆梦,两人在温哥华双人滑比赛中以创纪录的216.57分获得金牌。这是代表团本届夺得的第一枚金牌,也是中国花样滑冰历史上第一枚金牌。

冰雪运动圈里把双人滑叫“拉手”。申雪与赵宏博牵手18年来,关系层层递进,从搭档、兄妹、好友、情侣,最后升级为亲密爱人。

缘分始于1992年6月,前搭档退役的赵宏博,在教练姚滨的安排下,与14岁的黄毛丫头申雪第一次牵手。19岁的赵宏博已是花样滑冰全国和亚洲冠军,谁能成为他的搭档,意味着将有机会成为冠军。好几个候选人中,申雪不是最好的,还是个“丑小鸭”。 因此,“拉手”之初,申雪心中充满忐忑和不自信,她的脚步似乎总也跟不上。直到主教练姚滨的一次发威,赵宏博明白了他必须先迁就小雪,让小雪和他同步、合拍,才能逐渐培养两人的默契。

爱情的种子也在两人的朝夕相处中悄悄萌芽,这对“冰上情侣”牵手踏上迈向世界冠军的征途,向世人展示了来自东方古国含蓄而唯美的冰之恋情。2007年3月21日晚,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双人滑比赛上,申雪和赵宏博伴着马斯奈《沉思》的曼妙旋律以第三个世界冠军完成华丽转身,暂别冰坛。赵宏博在音乐结束后单膝跪地,向申雪求婚,留下世界花滑史上最浪漫的一幕。

两年之后,为了冬奥会,两人复出。温哥华的冬奥会花滑馆里,两人的短节目在《谁愿永生》的音乐中近乎完美地完成,得到76.66分的高分,刷新了他们自己创下的75.36分的世界纪录。在之后的自由滑比赛中,伴随着意大利作曲家阿尔比诺尼的《柔板》,两人发挥无懈可击。最终,申雪、赵宏博站上了最高领奖台,为他们梦幻般完美的竞技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朱邦月

爱是无悔的守候

一篇名为《为爱而来》的网络文章被到处转载,把无数网友带入一个承载最多苦难的奇特家庭——

作者朱邵华在文中提到的“父亲”朱邦月是福建省邵武煤矿退休职工。43年前,朋友在临终之际把2岁的儿子和怀有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幼年丧父的朱邦月深知没有父亲的孩子有多可怜,他决定:迎娶朋友的遗孀,对朋友的孩子视如己出。

别人问他:你不怕那两个娃娃长大后没有良心?他笑笑:“以后的事谁知道。”

是的,他哪里知道,以后母子三人会因为日趋严重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丧失自理能力,他又在1986年因车祸失去左腿。一家四口,从此只剩下一条健康的腿……

朱邦月每天的生活是这样安排的:起床后自己先装上假肢,然后开始打扫卫生,洗米做粥,帮母子三人起床,给他们穿好衣服,端水、挤牙膏,帮助妻儿洗脸刷牙,喂他们早饭,服侍他们方便,然后还要上街买菜。中午再次重复三个人吃饭的经历。傍晚,帮助三个人洗澡,虽然是几天洗一次,但是即使夏天,洗一个人也要耗费半小时以上。晚上,抱病人到床上睡觉,夜间朱邦月还要起床给他们逐一翻身,一夜要起床数次。这样的日子,朱邦月坚持了20多年,从不间断。“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易中天这样评价朱邦月:一诺千金四十年,男儿侠义在双肩。

2月11日,73岁的朱邦月拄着双拐来到《感动中国》现场,和观众一起观看他的短片。片中,妻子肌肉萎缩的脸探出窗来,窗外,是一朵艳红的花,那是老朱为了哄她开心而栽下的。老朱依然面带笑容:“光苦闷也不行,我不高兴会带着他们三个不愉快。”

厉以宁

80岁的创新者

2009年11月22日,是经济学家厉以宁的80岁寿辰。就在这一天,这位耄耋老人领取了一个以“创新”命名的大奖——2009年度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以厉以宁为主要贡献人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理论”在这个奖项评选的民主投票表决中获得赞成票第一名。这个理论早在1980年就被厉提出,到1997年才得到承认,在这个理论最为边缘化的时候,厉以宁依然坚持“可以不说话,但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可以说,“股份制”厉以宁坚持了一辈子。

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厉以宁也功不可没。他主持的调查报告《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建议》直接促成了国务院关于“非公经济36条”的出台。

除了学术研究,厉以宁教授在教学授课方面也广受学生欢迎。当年,他刚从图书室资料员当上讲师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时,就能把艰涩的理论讲解得有声有色,连北大最大的教室都被听课者挤得人山人海。即便成名后,厉教授依然给学生批改论文,从结构提纲到标点符号,都会倾注大量心血。逢学生来家里请教问题,他都会留学生吃饭,为他们改善伙食。学业和生活上的关心,使很多学生一直与厉教授保持紧密联系,还亲切地称呼他为“厉老爷子”。

在北大学生眼中,厉以宁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还是一位有浪漫主义情怀的学者。他每年开学都会给新生讲一堂诗词课,还发一本自己的诗集,就连金庸先生都夸赞这位经济学教授的古典文化造诣。厉以宁在业余时间特别喜欢看史书,尤其是西方古代史。他生活节俭,家里非常朴素,最多的东西就是书。一次在日本领了5万美元奖金,后来全部捐给贵州,建了一所希望小学。

·吉罗斯

现代鲁滨孙

如果你还在迷恋《越狱》里总能拿出工具神奇化解危机的米帅,倒不如看看现实版的·吉罗斯。在DISCOVERY正当红的探险节目《求生》里,这位英国皇家特种部队出身的帅哥只需一把刀、一瓶水和一块引火用的燧石,就能在沙漠、丛林、雪山等各种危险的无人之地脱离各种险境。探险节目中最让人惊心动魄的,是为了求生得吃各种匪夷所思的东西:熊的粪便、骆驼的胃液、山羊的睾丸和牦牛的眼珠……

随着《求生》在中国的播出,旋风也刮到了中国。他本人2009年去海南岛的丛林湿地里拍摄了《求生》中国特辑。在海南岛遭遇了台风、受困于山洞里的贝尔因地制宜,燃起篝火吸引洞中的蝙蝠,然后用藤条和树枝编成“网球拍”扑打洞中的蝙蝠当晚餐。

身兼探险家、作家及电视节目主持人三重身份的贝尔曾在英国特种部队特种空勤队服役三年,服役期间,在非洲南部跳伞时摔断三处背脊,神奇般复原的他仍“不怕死”地登上埃佛勒斯峰,成为英国最年轻的登山高手;之后,他又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领导队伍乘坐橡皮艇,横越结冰的北大西洋……

如今,《荒野求生》已经在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最险恶的地方进行了拍摄,每一集节目中,贝尔都会被空降到荒野。在设法回到文明世界的途中,贝尔都因地制宜示范各种求生方法,从犹他州沙漠的流沙死里逃生,在哥斯达黎加驾船行驶于湍急的河流中,在夏威夷穿越鲨鱼成群出没的水域……

这个教大家如何在险恶的环境中求生的现代鲁滨孙却调侃自己,“在家里,我的三个孩子还小,看了节目总是要他们的爸爸到户外去吃虫子,我对他们说‘不,你们以后一定要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别像你们的爸爸一样。’”

(字数:2930 )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