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的世界

最大的囚笼并非他人设定,而是自我心灵的樊篱。电影《楚门的世界》:楚门生活在一座叫桃源岛的小城,他看上去过着和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上学、工作、恋爱、结婚。但实际上,这地方是一座巨大的摄影棚,楚门

最大的囚笼并非他人设定,

而是自我心灵的樊篱。

电影《楚门的》:

楚活在一座叫桃源岛的小城,他看上去过着和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上学、工作、恋爱、结婚。但实际上,这是一座巨大的,楚活的每一个细节,都通过摄像机向全现场直播,而他身边包括亲人和朋友在内的所有人,都是这场电视真人秀的演员。

对此,楚门一无所知。

为了限制楚门的生活,节目组从上到下煞费苦心:人为制造事故、火灾、堵车,逼着他把行程纳入导演的可控范围;通过亲人和朋友的劝阻,打消他一切“走出去”的念头;编造父亲溺水身亡的故事,让他从内心深处产生对水的恐惧,不敢向外迈出一步。

于是,楚门就在这个小小的里,生活了30年。

你我都是和楚门一样的吧:每天早上出门上班,挤公交挤地铁,在固定的路边摊买早点,进公司刷卡、泡茶、开电脑,浏览固定的网站,按照早已经熟悉了的方式处理工作——甚至熟悉到不需要过脑子。接下来,和固定的同事共进午餐,下午继续,直到下班回家。

这就是所谓的舒适区。我们干任何事情,总想找到一些规律,之后就不用去思考去尝试去冒险,只要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地做下来就行了。

经验这东西很奇怪,越是擅长总结,就越是容易被它束缚住手脚。当你还是个青涩新人的时候,没准儿还渴望着“不走寻常路”,时不时地冒出些奇思妙想;可一旦成为老练的熟手,就极容易陷在固定的模式和套路中,却不自知。

这时候,经验就成了我们的,在有限的覆盖范围之内屡试不爽,超出部分则自动放弃,或者视而不见。

日复一日,似乎没有不对劲儿的地方,也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正在一个极为窘迫的地方原地打转。

直到有一天,一个女孩告诉楚门,他的之外还有个叫斐济的地方。她帮助楚门看到了自己的边界,并鼓励他勇敢走出去。

套用到当代职场,这女孩算得上是个伯乐了——她永远带着欣赏的眼光,指给你视野之外的新的可能性,并且告诉你,只要努力还会做得更好。

楚门最终果然走出了,探索更大更广阔的去了。外面可能有疾风骤雨,可能充满竞争,可能再不会那么安逸,但是,他还是头也不回地走了。

孙家佳//摘自2010年2月2日中青在线,李雅璋/图

(字数:1004 )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