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有个常常挂在人们口头上的字眼――不平衡。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干平衡,因收入少了觉得经济地位低了。中年人有中年人的不平衡,下有小需要教育又缺少精力,知识结构、人际关系都需要调整。
其实,除了年龄不同会有不同的失衡表现之外,因性别不同、民族不同、职务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心理失衡体验。“平衡”仅是一种心理状态:“失衡”倒是经常的,关键是如何调适。
无论是谁,当某种心理失衡状态持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应该从自己主观的角度,平心静气地考虑考虑:
1.对自己感觉不平衡的人、事、物,是否能以客观的态度对待?
2.能否同某个人形成可以信赖的关系以便进行合理信息交换?
3.有无幽默感以缓解心理压力?
4.能否主动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如文娱、体育、学术团体等)?
5.能否把握适当的休息方式并经常参与有益的娱乐活动。
6.能否保持良好的生理健康水平(不讳疾忌医,坚持体育锻炼)?
7.能否把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实际情况上(不好高骛远、幻想、切合实际)?
8.有否从事相对满意的工作(专业的、业余的,以体验享受)?
9.有没有逐步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分清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四个类别,逐步解决)。
如此,才能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人际交往中,善对各种问题,从感觉失衡中走出来,以使自己的心理逐步趋于平衡,使自己的生活幸福、学习进步、工作愉快,人际关系融洽和谐。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