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法,又称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或心理动力学,既是一门理论,又是一种心理咨询方式。作为一门理论,由西方著名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所创立,描述人的各种内部力量矛盾运动的心理学说。 19世纪20-30年代就被引人我国;作为一种技术,人们常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治疗要领为取向的治疗方法统称为心理分析治疗法或心理分析法,近20年才开始在我国被运用于心理咨询实践。本文结合多年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实践,略谈心理分析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实践应用。
一、心理分析与大学生心理咨询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自我价值展现的舞台,是人格及世界观发展的关键时期,身心发展极不平衡,心理矛盾和冲突较多。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生活、学习、健康的主要原因。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几个特点:①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偏底,心理障碍检出率从高到底依次为强迫、焦虑、精神病、偏执、忧郁、敌意、恐怖、人际敏感和躯体化。②情绪困扰比较普遍。研究表明,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等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的神经症在大学生心理疾病中所占比例相当高。③因心理障碍退、休学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因此,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大学生心理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及技巧,根据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与规律,对大学生的学习、适应、发展、恋爱、择业等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并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矫治,以使大学生人格成熟完善。大学生心理咨询有其自身的特点:咨询问题涉及面广,既有发展性的问题,又有障碍性的问题;咨询方式以谈话、交流为主;咨询对象智力水平较高,悟性强,可塑性大,独立意识和心理防御机制又较强。心理咨询的这些特点要求心理咨询员必须注意咨询方式的科学性。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方法有数百种之多,最有代表性的方法有四类:
①以心理分析理论为基础的心理分析疗法,目的在于帮助人从领悟中解决心理上的问题;
②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行为疗法,目的在于帮助人改变生活习惯,藉以获得良好适应;
③以人本主义为理论的来访者中心疗法,目的在于帮助人排除潜力发展的障碍,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④以认知论为基础的认知疗法,目的在于帮助人改变对人、对己、对事物的错误思想与观念,从而改善个人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
由于每一种理论都是建立在特定假设、特殊人群基础上的,因此,心理咨询中,没有一种对所有人都适应的心理咨询方法。这不仅要求心理咨询员要熟悉多种心理咨询方法,而且,还要善于有针对性地运用有效的方法。
一般来说,有效的咨询方法应考虑以下两点:
①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即每一种咨询方法都有相应的适应症;
②要针对来访者自身的不同条件及不同需求,即来访者的年龄、性别、能力、文化程度、性格、需求等因素都会影响咨询方法的选择。
就心理分析法的有效运用来说,适用于癔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性变态及性功能障碍等;心理分析的对象应具有两个重要的条件–具有接受理性的能力和人格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这是决定心理分析成败的重要因素。
在现代心理咨询实践中,综合运用多种理论和方法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国著名的心理咨询专家张小乔教授认为,心理咨询的开始阶段,宜用来访者中心疗法;心理咨询的中间阶段,宜用心理分析疗法;心理咨询的结束阶段,宜用行为疗法。总之,心理分析不仅可以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在癔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性变态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而且,还可以和其他咨询方法综合起来运用。
二、心理分析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实施步骤与方法
10年前,笔者开始在高校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至今已接待来访者216人。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广泛运用心理分析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结合笔者的心理咨询实践,认为心理分析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运用关键在于明确心理分析的主要咨询步骤和灵活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
1心理分析的主要咨询步骤
心理分析的实质就在于揭示潜意识,使来访者得到领悟。在心理咨询中,如何去挖掘来访者的潜意识呢?结合心理咨询实践与教学工作,探索并总结出以下心理咨询步骤:
①明确症状。症状主要是指来访者所述的生理上与心理上的不适感,这是心理问题在来访者躯体和心理上的外在表现,这也往往是来访者前来心理咨询的主要原因。
②寻找诱因。诱因主要是指诱发来访者生理上及心理上产生不适感的主要事件或经历。来访者所表现出的症状不是其出生后就具有的,而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曾经发生过某一事件或经历后,才表现出来的。诱因仅仅是引发症状的导火线,往往发生在来访者最近的生长过程中,容易被来访者回忆起来,但是,必须明确症状的真正原因不是诱因。
③揭示潜意识。潜意识深藏于来访者的内心深处,发生在来访者过去较久远的生活中,一般与诱发来访者症状的诱因密切相关。揭示潜意识是心理分析的实质,也是心理分析的难点,往往需要运用心理分析的多种方法。④帮助领悟。领悟就是让来访者明确症状的意义,明白心理困扰的原因。弗洛伊德认为,心理疾病的根源是被压抑到潜意识中未能得到解决的心理冲突,是早年形成的症结。心理分析的工作,就是要把压抑到潜意识中未能得到解决的心理冲突挖掘出来,成为意识的部分。咨询员启发来访者重新认识这些经验,并加以分析、解释,使来访者意识到并在感情上体验到这是早年形成的病根。当来访者“领悟”到自己以前意识不到的致病原因时,症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灵活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
现象和本质是反映人们对事物认识水平、认识深度的一对哲学范畴。笔者认为凡事“深究”、善于“分析”、注重“释义”是弗洛伊德的思想最为显著特征。弗洛伊德认为,“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分析现象。”在弗洛伊德看来,“在人的精神生活中,无论从日常琐事到睡眠做梦,还是从正常人的偶然错误到心理失常者的各种症状,无不具有深远的复杂的含义。”所以任何心理现象都不是偶然的,绝不是无缘无故的,为此我们必须通过细致而深入的分析、研究来探讨精神现象的内在真相。随着心理分析理论的逐步发展,心理分析法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涌现出了许多有效的心理方法,如自由联想、梦的分析、阻抗分析、移情分析、解释等。就心理分析中常用的这五种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运用作些探讨。
(1)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是心理分析最基本的技术,也是心理分析的第一步。其具体做法是:让来访者在一个比较安静与光线适当的房间内,躺着或坐着随意进行联想。咨询员坐在来访者身后,倾听他(她)的谈话。每次谈话让来访者选择自己想谈的题目,如生活、家庭关系、工作、与人交往、爱好或发病经过等。总之随着脑中所涌现的念头脱口而出,不管说出来的事情彼此有无关联,是否合乎逻辑或幼稚可笑。因为越是荒唐或不好意思讲出的东西,可能是越有意义并对咨询越有价值的。正如弗洛伊德所说:“必须告诉患者,心理分析的成功与否,有赖于他是否留意并说出他心头闪过的一切,不要压制自己的任何一个念头。另一方面,在自由联想时,他唯一的任务就是避免批判自己的念头,这样就会有无限的观念浮现于他的意识。”可见,自由联想不仅具有宣泄功能,而且能够为分析的解释提供素材。
心理咨询员把来访者讲述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直到挖掘出来访者压抑在潜意识内的致病情节或矛盾冲突,并把他们带到意识中,使来访者对此有所领悟。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与艰巨的过程,其间还将涉及到梦的分析、移情分析、阻抗分析,因此,自由联想法所花的时间较长,大约几个月或半年以上(每周1-2 次)。这对咨询员与来访者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特别是咨询员,要在分析过程中正确把握分析材料及其象征意义,真正找到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根源。
进行自由联想时,咨询员应做到:
①鼓励来访者敞开心扉,无所顾忌地进行联想。
②来访者自由联想时,应以来访者为中心。必要时咨询者可以插话、解释、引导。③明确自由联想过程本身就具有心理咨询的作用。
(2)梦的分析。
梦的分析(dream analysis)是心理分析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精神现象,是做梦者潜意识冲突欲望的满足。梦的分析是通向潜意识的重要途径,是治疗精神病及探索心灵世界的一种方法。心理分析理论将梦分为外显的梦和内隐的梦两个层次。外显的梦是指做梦者能体验到并能回忆出来的梦境的实际情节;内隐的梦是指梦境的内容所代表的潜意识含义。梦的分析就是咨询员根据“梦的工作”规律,把外显的梦翻译为内隐的梦,并解释在做梦者头脑中内隐的梦是如何变为外显的梦,从而弄清外显的梦与内隐的梦之间的关系,揭示出外显的梦的象征意义。梦的分析时咨询员应注意两点:①并非所有的梦都是潜意识的反映,多次重复的梦更有分析的价值。②做梦者的成长经历是梦的分析基础,切不可牵强附会。③梦的分析在自由联想的过程中进行。
(3)移情分析。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常常会把自己早年生活中对某个人(父母、亲人)的感情或态度,转移到咨询员身上,即把咨询员当成自己的父母、亲人,把儿童期的情感移置到现实中来。弗洛伊德把来访者的这种表现叫做移情(transferance)。表现为友好、爱慕并带有**成分的叫做正移情;表现为拒绝、不满、痛恨的叫做负移情。移情在心理分析中具有重要的位置,是心理咨询成功的必要步骤。有学者认为,心理分析就是在 “移情现象”的基础上展开和进行的,没有移情和反移情的心理治疗,绝对不是心理分析治疗。移情至少有四点积极的作用:①为咨询者提供来访者早年感情生活中人际关系的线索,有助于揭示来访者潜意识的内容。②给来访者提供一个机会,表达出多年埋藏在内心的感情体验。③给来访者提供一个理解和领悟早年重要生活经历的机会,有助于来访者对自身问题的领悟。④通过移情分析,来访者学到许多自我探索的技巧,有助于来访者解决今后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心理困难。
(4)阻抗分析。
进行自由联想时,常常会发现来访者阻止那些使自我产生过分痛苦或引起过分焦虑的欲望、情绪和记忆进入意识。弗洛伊德把来访者的这种表现叫做阻抗(resistance)。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沉默寡言、控制话题、心理外化、不认真履行咨询安排等。阻抗的动机可能是有意的,也有可能是无意的。它一方面是心理咨询的障碍,另一方面也是心理咨询的中心任务之一,这是无法回避的。阻抗分析方法,即是为了消除来访者不愿触及早年创伤经验和潜意识冲突的抵抗心理。阻抗使来访者拒绝向咨询员暴露带有创伤或焦虑的事件。有时阻抗也向咨询者提示,心理分析已接近来访者高度敏感的东西,而这可能正是来访者问题的症结所在。咨询者对此必须有所认识,克服一切困难攻破来访者的阻抗,挖掘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内容。这样才能指导来访者以现实的态度,正视它们,把握它们。面队来访者的阻抗,咨询员应注意两点:①咨询员应提醒来访者注意自己咨询中表现出来的阻抗,即那些行为现象意味着出现了阻抗。 ②咨询员可以对来访者所没有说出的内容做出推断,使联想继续进行。
(5)解释。
解释(interpretation)是心理咨询员根据来访者在自由联想、梦的叙述、阻抗及移情等所得一切资料,运用心理分析理论对来访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过程、实质等进行分析,让来访者了解自己,产生领悟,促进变化,消除心理问题。咨询员在进行解释时应注意两点:①考虑来访者的文化水平,选择恰当言语进行解释。②注意克服主观性解释,切记强加在来访者身上。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与技术的灵活运用,切记生搬硬套。如来访者可以躺在床上,也可以坐在椅子里面,可以自由联想,可以分析梦,可以讨论阻抗或者移情,有时会谈到性,也可以一声不响一直到结束。整个气愤是非常自由随意的,但对潜意识的探讨,对来访者来说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对咨询员来说是一个需要高超技巧的漫长过程。许多时候,在一个咨询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与技术,其中自由联想始终贯穿在整个咨询过程中。
三、心理分析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案例分析
大学医学院(大一第一学期)女生刘某(19岁)因焦虑前来咨询。
(1)自述症状。
刘某主动前来咨询。自述近来情绪低落,心慌恐惧,在学习、人际交往方面遇到挫折,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感到非常苦恼、焦虑。结合对刘某家庭背景的了解及自述症状的特点,笔者初步诊断为焦虑症,决定下次咨询时采用心理分析疗法,并确定了咨询的时间和地点。要求刘某每周星期一下午来咨询室咨询一次,每次一小时。
(2)寻找诱因。
在明确以上症状后,第二次咨询开始,笔者运用自由联想法引起刘某焦虑症状的诱因。经过三次咨询后,笔者越来越强力地感觉到刘某所担心、所焦虑、所苦恼的是与异性之间的人际交往困难。原来刘某所在寝室一女同学的男生人缘特别好,经常有男生找该女生约会,对此刘某感到很嫉妒,总担心自己找不到男朋友。这就是引发刘某症状的诱因
(3)揭示潜意识。
随着咨询次数的增加,刘某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一是要求增加每周咨询的次数和时间,二是每当坐在咨询室与笔者交谈时,觉得很轻松,很愉快,而一回到寝室又会觉得很痛苦,很难受。笔者意识到了移情,而且是一种有效的正移情。大约在第五次咨询的时候,刘某谈到:“当我咨询完回到寝室时,我感到特别的累,我真想趴在一个人的肩膀上。”笔者立即问到:“你希望这个人是谁?”刘某沉默不说话,笔者继续问道:“这个人是谁?” 刘某闭着眼睛说道:“不知道。”这是阻抗的表现,为了攻破来访者的阻抗,笔者继续问道:“你能告诉我,这个人是男的还是女的?”刘某沉默一会儿,鼓者勇气说道:“说来好奇怪,这个人就是你。”
笔者告诉刘某:“这是移情的表现,是你将过去的生活中某位对你很重要的人的情感投射到我的身上来了。”据此笔者继续采用自由联想法去弄清楚刘某过去生活中某个人是谁,这样才能弄清楚刘某过去生活中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情。在笔者的引导下,刘某开始谈父亲、老师、同学。发现当刘某谈到老师的时候突然出现心慌、呼吸困难、痛苦的症状。笔者立即意识到这是阻抗。笔者探寻来访者过去生活中某个人的范围越来越小了。在笔者的引导下,刘某开始谈她上初中、高中时的老师。当谈到一位姓王的老师时,刘某说:“昨天我还给他打了一个电话。”这一句无意识的话,让笔者将注意集中在王老师身上。
以后的几次咨询笔者开始重点关注刘某与王老师的关系,刘某却不愿意更多地谈王老师,常常以“不知道”、“记不得了”来回答笔者。为了突破刘某的阻抗,一次咨询刚开始笔者就突然问道:“你爱王老师吗?”刘某沉默片刻答道:“可以说爱吧。”笔者继续问道:“你在梦中,梦见过王老师吗?”“梦见过。”“有**的情景吗?”刘某看了看笔者,答道:“有。”至此,笔者找到了刘某被压抑的潜意识内容就是“对王老师的**要求”。
(4)帮助领悟。
在以后的咨询中笔者开始试图让刘某明白“对王老师的**要求”是她现在心理问题的根源。开始刘某很难接受,并显得异常痛苦,耳朵听不清笔者说的话,内心产生想打骂笔者的强烈愿望。笔者知道要让刘某领悟到意识的内容还有一个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刘某内心矛盾激烈冲突的过程,心里冲突的解决依赖于笔者的鼓励,也需要刘某做出意志的努力。当刘某明白自己对王老师的爱是一种常见的“牛犊恋”后,逐渐能平静地接受笔者的解释,领悟到了心理问题的根源。此后刘某的症状明显好转,逐渐恢复了健康。第二学期一个月后,笔者接到刘某打来了电话,兴奋地告诉笔者,能够全身心地学习,上学期成绩全班第一,并担任班级的学习委员。
以上这个案例,可看到这么几点:
①没有男生关注刘某,激活了其被压抑在潜意识中对王老师的**,而表现出躯体及心理上的症状。
②自己联想法贯穿在整个咨询过程中,依情分析,阻抗分析,梦的分析,解释发挥了各自的作用。③咨询员要善于及时抓住来访者的言行与表情的变化。
④领悟潜意识的内容仍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美. Phillip L. Rice著胡佩诚等译《健康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2.李虹 著 《压力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樊富珉王建中 主编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马建青 王东莉 著《心理咨询流派的理论与方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段鑫星 程蜻 著《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科学出版社,2006
6.朱宝荣 著《心理哲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7.郭念锋 著《临床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95
8.王登峰、谢东《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技术》时代文化出版公司,1992
9.钱铭怡 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作者韩继明延安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