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举步维艰地爬上山,感到汗流浃背和辛苦。小腿像铅一样重,每一下吁吁的呼吸中,肺都拼命地吸入氧气。
不,我不是在爬珠穆朗玛峰南边的山坳。从新西兰Remarkables山山上的停车场行的区区二十分钟路程,就使我气馁和感到没有一点韧力,而我的丈夫和十二岁的儿子却在前面健步如飞。丈夫打趣说,「做我们这伙儿中最慢的一个,觉得怎样?」莫名其妙的,我没法在这事情改善一下。
培养韧力的技巧
韧力对我们的愉悦感是重要的。根据Reivich和Shatte(2002) 所说,我们用它来克服阻碍,闯过每天的困境,从失败中东山再起和超越自己以找到生活的意义的目的。登山可锻链韧力-「怪不得」,在倒霉的一天我说,「这真是一连串挑战、厄困和挫折。」凭你自己的精力爬上山峰,面对恐惧,适应寒冷、疲劳或预料不到的挫折,都要求并训练韧力。这会建立韧力的技巧,例如情感调节(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合理的乐观,当然还有自我效能。
正如爬山,锻链韧力或有很多方法。今天,不再抱怨和质疑上山的路,(不寻常地)我觉得自己乐于接受其辛苦,和专注在一天下来我将有的感觉。我知道与我的丈夫和儿子在他的第一次游绳攀山一起攀登,会让我觉得是值得的。建立共度的快乐家庭回忆是我其中一个重要价值,
而这样能使我的孩子发展他们的自我效能的感知。
动机与留心
当我集中在这件事上,我的动机便会跃升。这是一个有价值和重要的目标,即使辛苦也不能使我停下来。不会逼自己爬上山,反而我的目标驱使我达到山顶-带有幽默感的,即使被吓怕的时候。
我的方法与Steve Hayes(Hayes& Smith, 2005; Harris, 2007) 发展的接纳与承诺治疗 (Acceptance andcommitment therapy, ACT)中用的差不多。ACT强调留心和接纳;观察并接受正发生的事,然后依其价值观行动。这方法被成功应用在有慢性病痛的病人身上,通过鼓励他们追求有意义的生命目标而非着意在其病痛,来减低其焦虑和忧郁 (McCracken, Vowles, Eccleston, 2005; McCracken,Gauntlett-Gilbert & Vowles, 2006) 。Brown和Ryan (2004) 论到,留心能促进内发的自主性,而这能提高自主的情感调节。当心的接纳或因此帮助建立情感调节的韧力技巧,同时,依其价值观行动,可证明的,可建立「突破自己」的韧力技巧,去展开有意义的生命。
联系的顶峰时刻
我们到达了山顶。我察觉到,我的快乐来自感情的同感及联系,多于提高的自我效能感。最令我惊奇的,是当我联系到一个有力的原因去攀山时,攀山变得多么的令人愉快。我为我的原因攀山,并感到主导和联系到我的家庭。
定立目标的自我一致理论认为,我们会在与我们兴趣和价值一致的目标上,付出更多努力,而这会增加成功的可能。另外,这证明了,一个人在追求目标的期间愈有自主、胜任和与人联系的经验,成功时愉悦感的增加就会愈大。
结果是-至少在当日-年纪胜过了青春。我的耐力和正面的观念比我儿子的更持久。虽然讽刺地,这是他的出现才提醒了我一些「比自己更重要」的东西,把我联系到深信不疑的价值和促进我内在的动机去达成目标。我们「一队人」手牵手回到停车场,拖着疲劳的肌肉,但感到自豪、满足和比我们开始时更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