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导读:五一假期间,各种景区的“逃票攻略”频现网络被热传,其中一些攻略不乏铤而走险,有些甚至要穿越悬崖峭壁。有人甚至将各路逃票方案汇总,形成“全国各大景点逃票攻略”,涵盖大部分国内热点旅游城市的各种景区的详细逃票路线及方法。而且许多线路都有危险,有的明确要求逃票者“翻过去”、“蹭过去”,可谓惊心动魄。不论逃票的道德问题,其在网上所激起的“强烈”回响,及此现象所折射的深层次心理诱因,有必要细细解读。
攻略心态1:“别人都逃票了,我不攻略一下岂不亏大?”
心理解析:“玩不起”的焦虑心理和突围冲动
随着中国旅游景区的门票步入“百元时代”,对于普通消费者形成压力。“逃票攻略”的出笼和蹿红,不只是一种特殊的宣泄方式,有了攻略,会刺激一些想省钱的游客冒险尝试,将当下“玩不起”的民生表情勾勒得活灵活现。
而多少带有自嘲、恶搞色彩的“逃票路线图”,“翻过去”、“蹭过去”、“凿过去”,本意未必真在鼓动大家付诸行动,为省钱而冒险,可能更多地表明了某些景区门票价格实在是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逃票攻略”引发网民共鸣和热捧,折射出民众“玩不起”的焦虑心理和突围冲动,更是一种希望能够“玩得起”的情绪化表达和理想化诉求。
在景区门票重压下“隐隐心痛”时,那些规避负荷的“民间小智慧”、“旁门左道”式思维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更何况,在现行景区消费秩序中,还存在着诸多“关系票”、“人情票”、“权力票”等不透明、不公正的“暗箱”行为,它在消费者心中造成的失落和不平衡感,它所可能激起的某些惰性和负面效应皆是极微妙与深远的。
攻略心态2:“能不逃票谁想冒险啊,我容易吗我?”
心理解析:集体悲情情绪的表达和放大
景区“逃票攻略”一出,围观异常热闹,比之攻略本身的创意,社会心态更值玩味。在景区门票居高不下,不断上涨形成巨大的经济负荷的情况下,“逃票攻略”则以另类悲情,以期引领舆论导向,既传递出对景区门票上涨的另类抗诉,又表达出化解之道的强硬信息,从而引起相关部门对这一民生诉求的正视。
攻略只是一种应对之道,在实际中未必有实质的指导意义,其产生及传播的社会心态才值得玩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所看重的是攻略所表达的个体意愿和群体声音。于是乎,攻略之下,个体的悲情被放大,似乎每一个人都生活得很不畅然。
心理TIPS:面对攻略的心态需要“攻略”
虽然省钱逃票攻略流行,呼吁政策调控更有所作为,但对此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心态同样需要“攻略”。或许,对于物价上涨或收费增长,我们除了对调控和监管作为更加期盼外,更多还得调整自我心态。如同“你如何看待幸福”一样,具有和保持正常而健康的旅游观念,或是我们最重要的“应对攻略”。当你的旅游观已经不再限于一地一景,而是包容天下;当你的关注点,不再是某一著名之地,不再受门票圈定所限,或许你就不会如此耿耿于怀,怅然若失。
快乐与幸福,往往不是金钱所能衡量。有钱无钱,都不能成为左右结果的关键因素。看海观山游江览河觅景,寻求的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如果你已经被门票绑架了心情而变得不高兴,即便实现了游览的过程,却未必有理想的结果。反之,若你心态平和而健康,即便你没有涉足于核心景区,也能“以管窥豹”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乐趣,体验到你所需要的愉悦。大多数情况下,于景区门票以及旅游观感,更多的时候还得有点“佛在心中,心中有佛”的淡然,以及随遇而安的平和。
转载请注明心灵咖啡网和本文原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