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不是电脑,电脑永远代替不了人脑。但有些人希望人脑能和电脑一样,可以存入信息,也可以将不再需要的文件删掉。具体地说,有的人有过深深的心灵创伤,每当回忆起曾经的痛苦,心里十分害怕,他们多么希望能够永远忘记这一切。经历过特大灾害的人一想起当时的情景就会有心理恐惧。参加过世界大战而幸存的老兵,他们的精神创伤使他们几乎无法正常生活。上述人群其实都已或多或少患上了“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科学家们也很想帮助这样的患者,他们在寻找途径,希望能删除这些人大脑中没完没了的折磨——。
通常认为,记忆的形成分4步:获得、巩固、储存、调用。记忆会重建,重建后再重复第四步。脑细胞中的受体NMDA起着关键作用,它负责细胞间的通信,它的基因越活跃,人的记忆力越强。孩子的NMDA活性强,所以孩子们学东西很快。
荷兰科学家在试验时人为地制造恐怖记忆(如看恐怖照片等),同时给受试人施加轻微电休克,补充刺激记忆,然后让一组受试人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另一组只给安慰剂(没有疗效、只产生心理作用的药)。第二天试验继续,服真药的第一组受试人对恐怖照片已经很少再有恐惧心理,因此被认为可怕的记忆已删除。荷兰人的这一发明立即受到英国同行的责疑和批评,英国科学家不仅反对这种“药物处理”,而且认为储存在大脑中的恶性记忆不像一个小疱那样容易去掉;再说用药物会影响大脑,因为对人来说,记忆是极为重要的,我们不能草率地乱动我们的大脑。更为糟糕的是,在删除恶梦般的记忆时,美好的记忆也被删除了。
为了让有心灵创伤的人从沉重的“经历负担”中解放出来,科学家们不愿放弃继续研究——他们要做到“只删除个别记忆,整个记忆系统不受影响”。已经有人在实验鼠的身上成功地将恶性记忆删除,接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人身上也能有选择地删除引起“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的记忆。据称当大脑中某一种记忆被活化时,可给予一种名叫U0126的物质,于是这种记忆即被删除。
科学家们的初衷非常好,可有选择地删除记忆的办法至今尚未问世,笔者以为有几个原因。首先是人类至今对自己的大脑认识和了解还是不够的,有许多神经化学和神经生物学的问题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其次,大脑是人的一个禁区,是人的行为(包括思维)的司令部,不宜轻易加以干涉。即使哪一天办法成熟了,是否行得通,还是个问题,因为还会碰上伦理学、法学……上的问题。难怪有人说,“删除记忆”这件事,本来就不该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