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瑞的成长经历引起关注,对孩子不同心理阶段进行了分析,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要注意孩子的哪些心理问题。
童年:父母榜样作用让孩子形成规则感
童年时期孩子处于对父母的认同阶段,一般男孩向父亲认同,女孩向母亲认同,孩子的偶像往往是父亲。
这个时期是孩子形成规则感的最初阶段,父母的榜样作用特别重要。往往人的“超我”就是这个阶段形成的,“超我”是指人吸收了成人教给的一些社会规则感、道德感、宗教意识等。孩子在这个阶段看到外界事物的所作所为会对外部产生客体形象,孩子学到后会在头脑中留下了一种影像,并形成在自己的头脑中,其中的一部分会内化成为自己的行为指南,孩子按照这个指南去面对周围人,以及如何去操作一些事情、跟外界交往。
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属于人生时期的过渡阶段,会更在意同学、同伴以及老师的态度评价。
孩子会更喜欢电视剧里带有童趣的青年形象,孩子从中获得乐趣、兴趣点。这个时期的孩子有求奇的心理,孩子带着这种心理在跟同学交往时很在意同学、老师对自我的评价。
青春期:渴望满足自我发展的需求
青春期的最大特点是自我成长的需求,大多数孩子的心理感觉是“成就一个无所不能的我”。
孩子在自我发展的阶段中,不希望得到老师、家长以及权威的指导,更注重自我的成长空间,例如写日记会上锁、看书会关门、与同学交流会小声,但会更在意异性对他的反应。
孩子对成长方面有需求,往往好奇心重、探索欲强、表现欲也强,当这些渴望被压抑时,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
造成孩子的最大原因在于孩子理想中的自我与现实中的自我差距较大,孩子将理想中的自我定得太好或太高,但现实的落差却又太大,因此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情形变得越来越糟。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