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二婶个头不到一米五,长相么,头发丝系豆腐——提不起来!牛二婶穿什么衣裳都不像样,看着都让人忍不住窃笑。可是,牛二婶可从不这样认为,她倒是觉得自己穿什么都有型,穿什么都有样,都比别的女人穿得体!
牛二婶不爱干净,是全村出了名的,屋里屋外都进不得脚。
炕上的被子一年四季不叠,衣服、袜子乱放,像一锅烂茶饭;狗和鸡整天在屋里晃悠,鸡屎遍地。冬天还好点,一到夏天,屋里就弥漫着一股难以形容的怪味!
夏天,牛二婶在偏东屋里做饭。东屋也是牛栏。牛的屎尿与锅台最多两步远,中间只横着一根拦牛的拦棍子!成群的苍蝇围着锅台、碗筷、篦子、馒头,追逐、打闹、拍拖,过着其他苍蝇羡慕的幸福生活!
另外,还有一事值得提一提。牛二婶一家很少喝热水,一年四季,他们都喝水缸里的凉水!尽管如此,牛二婶一家很少有闹病的。你说怪不怪!为此,相亲们都说牛二婶一家都有超强的免疫力!这就和那些在垃圾堆上捡垃圾吃的疯子一样,免疫系统都比一般的人要巨大的多!
别看牛二婶其貌不扬,可她是村里妇女当中,唯一的一个高中生。那个时候,高中生比现在大专生都值钱!在人们眼里,那简直就是知识分子的象征!这事我问过母亲,“牛二婶是高中生?!那她怎么嫁给牛二叔了?”“哎呀,你不知道,牛二是渔民户口”“渔民户口比农业户口好么?”“好像好哩,俺也不太懂,反正要不为这,她还能嫁给牛二?!”
可是,种地和做针线与“高中生”扯不上关系,更不成正比。而且在妇女们开来,有文化和没文化对一个妇女来讲,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在这两方面,牛二婶都输给了别的妇女。“海铺”解散后,牛二叔便回村拖起了锄杠。
平日里,看着牛二叔和牛二婶也是一年忙四季。但奇怪的是,他家的日子过得总是穷兮兮的!也搞不清是什么原因。人穷了容易被人小瞧。所以,心气本来就高的牛二婶就因为人们敲不起她,而窝了一肚子大的火!牛二婶心里憋气,可也无处诉说。谁让她穷呢!谁她自己的体力就是不如那些没有文化的妇女呢?但是,牛二婶有自己想法,她把自己翻身的希望都寄托到了三个孩子身上……
一晃,不知过了多少岁月,牛二婶有了不少的白头发。
牛二婶的两个闺女不争气,只读到初中毕业。不过,牛二婶的儿子牛浪却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县城中学当了一名老师。老天爷真是有眼,牛浪给了牛二婶扬眉吐气的机会!自此,牛二婶完全像换了个似地,走起路来趾高气扬,说起话来也声大气粗……
现在,牛二婶就觉得自己无比强大,比村里的任何一个妇女都强了!
牛浪结婚时,牛二婶也不失时机地又过了一把瘾:她挨家挨户送喜糖,还雇了唢呐队,还连放了三晚上的电影……转年,牛二婶便被儿子接走了。牛浪有了一个女儿。
自牛二婶进城帮儿子照看孩子后,她一般都是周末回村,星期一再坐早车回县城。可是,自牛二婶进城后,她就又像变了个人似的。每次回到村里,牛二婶总爱走东家串西家,总是跟人家讲,县城的楼那个高啊多啊,人那个多啊讲究啊,小汽车那个多啊高级啊,城里人过的日子那个舒坦啊自在啊……
村里的妇女哪见过这些,她们就像听天书一样,听牛二婶大讲特讲。她们那羡慕、服气的样子,无疑给牛二婶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于是,牛二婶就更加眉飞色舞,吐沫星子乱飞!那架势,她俨然成了一个出色的演讲家!
刚开始,人们对牛二婶的所见所闻还感兴趣。但翻来覆去总是那些,人们就厌倦了,都一脸的不屑!而且,人们也享受不了牛二婶的“普通话”。其实,那哪里是普通话,简直就是醉汉走路——七扭八拐!人听了,身上都起鸡皮疙瘩!但是,牛二婶对她的“新语言”很满意,而且说得还津津有味!……
一年之后,牛浪突然不让牛二婶再去城里照顾孩子了。按说,把孩子看到入托,才算完成任务,才正常! 这是乡下老人在城里工作的子女看孩子的惯例!牛浪的女儿才一岁多点,怎么会不需要人照看呢?
对此,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牛浪媳妇嫌牛二婶不会教育孩子;有的说牛二婶看孩子不上心,常磕碰着孩子;有的说是牛浪雇佣了家庭保姆;还有的说牛二婶和亲家闹了别扭……总之,说什么的都有!不过,也只是猜测而已,其真实原因谁也不知道!就像人们不知道牛二婶与城里一个死了老伴的老头谈恋爱是不是真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