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7次人口大滑坡,最严重时减少达到71%。
第1次人口锐减:秦末,从3000万降至1300万,下降56%。
战国时期,有专家估计,人口总数最高时应该在3000万以上。但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秦灭六国后,全国人口总数估计2000余万,锐降1000万。又经过秦暴政统治和秦末战争,至汉初减至1300万。
第2次人口锐减:西汉末年,从近6000万降至2100万,下降65%。
西汉中期全国人口5900多万。西汉末年,灾害频繁,加上连年战乱,到东汉初期人口降为2100万。
第3次人口锐减:东汉末年,从5700万降至1660万,下降71%。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的人口极盛时期有5400万到5700万。东汉末期发生黄巾兵乱,随后群雄割据混战,黄河流域“千里无鸡鸣”。公元3世纪初,中国进入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专家估计三国共有人口2500万左右,三国战乱又使人口下降至1660万。
第4次人口锐减:西晋“八王之乱”,人口由4000万降至1200万,下降70%。
西晋统一全国后,人口恢复到4000万左右。但西晋后期,外戚专权,引发“八王之乱”。战乱中人口降至1200万。
第5次人口锐减:隋末战争,人口从4600万降至1500万,下降67%。
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人口增长至4600万。但隋炀帝即位后又把社会推到大动乱绝境。唐初,人口估计仅约1500万人。
第6次人口锐减:唐末战争,人口从5300万降至1628万,下降69%。
唐朝官方统计人口数最多时为5300万。唐末地方军阀割据,战争频仍,致使唐灭亡,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至宋初,人口降至1628万。
第7次人口锐减:宋代外族多次入侵,人口从1.1亿降至5883万,下降46%。
宋朝全国总人口按专家推算超过1亿。经金国灭北宋,全国自北向南“几千里无复鸡犬”。后蒙古灭南宋,又是“其存者,以户口计,千百不一余”,人口降至5883万。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