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姗老师,你好!
我是今年春节结婚的。从新婚的第二天起,我心情就再也没有好过,天天乌云密布。那天喜宴后,我们就住在酒店的客房里。老公被灌醉了,吐得一塌糊涂。我也喝了不少酒,只觉得天旋地转。闹洞房的看看闹不成了,都散了。婆婆说留下来照顾我们。迷迷糊糊中,觉得婆婆用热毛巾给我擦脸。我感激地喊了她一声“妈”。心里还想,这辈子福气好,碰到个好婆婆。说实话,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婆婆不错,为了给我们买新房,借了不少债,平时待我也很好。可哪知,我太单纯了,年轻不懂事,一点防范心理都没有。婆婆这次留下来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另有所图啊。第二天醒来发现,婆婆不在,装礼金的包也不见了,那里可有6万多元钱哪。赶到婆婆家,问婆婆,婆婆若无其事地说,礼金是她拿的,要还债的。可那是我和老公的朋友和同事送的人情,以后我们也要还别人的。对我妈说了此事,我妈老糊涂了,反而怪我不懂事,说婆婆家一定有难处,让我别计较。我知道,要是向婆婆讨还吧,以后的日子过得肯定不太平;要是不讨吧,我又咽不下这口气。摊着这样势利而贪财的婆婆,你说我该怎么办?
常州 丁女士
丁女士,你好!
感谢你对本刊的信任,把你的委屈向我们诉说。这么长时间来,你把委屈一直闷在心里,一定憋坏了。回趟娘家,做女儿的向母亲诉诉苦,总以为母亲会向着你,宽慰你几句,偏偏母亲没这么做,还胳膊肘往外扭,怪你不懂事。我觉得你还是个不错的女子,你没有明着和你婆婆干上一仗,你也知道,一旦你开口讨红包,家里的和谐就被打破了,再要回到以前的太平日子再也不可能了。也许,你的心底,还顾念着婆婆此前对你的好。当然,你的隐忍,你的克制,和你的家教有关。你受过良好的令人羡慕的家庭教育。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从你母亲对这件事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人和人不一样,做母亲的心态境界也有高下之分。有的母亲,听到女儿回娘家诉说委屈,立马火冒三丈,立刻火上浇油,厉害点的还会拖着女儿上婆家讨说法。那样做,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增加裂痕,闹得不可收拾。你的母亲顾全大局,宽容谦让,这样的母亲令人尊敬。
回到你信中所说的问题上来。平心而论,你婆婆的做法有欠妥当之处。毕竟,你和你丈夫已经是成年人,既然结婚了,自立门户了,理该得到相应的尊重,不能把你们当小孩看待,不能以长辈的意志来决定一切。即使有急用,也应该和你们商量一下,通一下气,不能不声不响自作主张地就拿走了。现在一般家庭比较普遍的做法是,谁收的礼金,谁收下。譬如公公婆婆方面收的礼金,公公婆婆拿;岳父岳母方面收的礼金,岳父岳母拿;小夫妻收的礼金,归小夫妻。这样处理比较合理,因为人情往来是笔不小的开销,收了礼金,有的,是此前已经付出;有的,是将来要还人情。你婆婆拿走的6万多元红包,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你们的“债务”,将来是要“还”别人的。所以,事情一发生,你就有点急眼了。不过,那毕竟是将来的事,没有什么紧迫性。我比较倾向于你母亲的看法,你的婆婆一定有她的难处,这笔钱有急用,而她又不想告诉小辈,让小辈一起操心。你信中也说到,为了给你们买新房,婆家借了不少债。亲戚朋友出借的钱,只是救个急,有些是急着要还的。你婆婆要面子,没有对你说罢了。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最大。还有,可能有些地方的习俗,礼金一律是由婆家收的也说不定。只是,她处理问题有点简单化了,她以为媳妇既然娶进门,就是一家子,一家子不说两家话,她就自己做主了。所以说,一家人的沟通是很重要的。你在心里生闷气,也许你婆婆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了呢。
我奇怪的是你在信里没提到你丈夫,我想你在私底下一定和你丈夫说过这个事。你丈夫是个什么看法?他对家里的情况一定比你更了解一些,先听听他的说法,然后统一一下意见,决定是否和婆婆做一番沟通。心平气和开诚布公地说出来,沟通一下心里的想法,不是什么坏事,也不会伤了亲情伤了和气。你婆婆不是那种不讲道理的人,你自己也说,婆婆平时待你很好。我不同意你信里对你婆婆的评价,说你婆婆是“势利而贪财的婆婆”。扪心想一想,为了娶媳妇而不惜借了不少债的长辈,会是势利而贪财的人吗?
宋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