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条关于面膜的微博,让不少爱美的女士大跌眼镜。内容是这样的:今天一女生告诉我,生命科学院院长的一场演讲,彻底改变了她。院长痛心疾首地说:“我就不明白你们女生为什么喜欢敷面膜。不知道胶原蛋白大分子不能被皮肤吸收也就算了,那厚厚一层玩意,不就是在脸上抹了层培养基吗?还一敷敷半小时,皮表各种菌各种虫都高兴坏了,等你敷完都四世同堂了。”
在幽默调侃的同时,这段话把女士们对面膜的美好想象击打得粉碎。可是,他只说对了一半。我们不妨仔细剖析面膜这种糊在皮肤上的“面具”,揭开面膜背后的那些小秘密。
先说正确的那部分。面膜的确不能给皮肤补充胶原蛋白,甚至连水分都补充不了。皮肤这道人体完美的屏障,使外界物质很难穿透,它可以允许少量小分子营养物质渗透进入血液,但肯定拒绝胶原蛋白这种大分子。市面上各类噱头的面膜,主要有面泥型、剥离型和湿巾型,尽管宣传含有各式神奇的美容、营养物质,产生营养肌肤细胞、去角质黑头、保湿等功能,实际上几乎没有一个能起到所谓的功效。
较真的女士肯定会说,使用面膜后皮肤滑滑润润的,这不就是确切的效果吗?其实,造成这种感觉并不困难,只要在面膜中加入甘油、丁二醇等使皮肤感觉水润的原料。因此,许多面膜的配方大同小异,它们只在香味等特点上予以区分,比如石榴、玫瑰之类的名字。
因此,敷面膜并不会带来神奇的营养肌肤的功效。那么,面膜就是细菌的培养基吗?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人体的皮肤上存在着细菌。大多数时候,他们在皮表与人体相安无事。除非将整张脸高温消毒,要么生活在无菌病房,否则一个人身体里所有细菌等微生物要占到体重的1/10。
尽管面膜里添加的各种有机物,有些的确可以被细菌利用,这并不意味着面膜就是细菌孳生繁衍的理想地。最主要的原因是,面膜中含有的有机物,远远达不到可以培养并繁衍细菌的程度。
大部分面膜里,含有防腐剂,主要为对羟基苯甲酸酯类。这种酯类容易被人体快速地吸收与代谢,安全性也很高,经常运用于化妆品及药物的防腐处理。防腐剂及其他抑菌成分,也会对细菌的繁衍产生抑制作用。在万千化妆品里,面膜只是其中一种。市面上的面膜,自然有较为严格的生产与上市标准,对其中的细菌等含量,也有较为严格的限定。因此,我们倒不用过度为其是否会使细菌孳生而担忧。
还有一种,是宣称可以补充胶原蛋白的面膜,甚至口服胶原蛋白胶囊,这类产品如今在市面上大行其道。遗憾的是,即便将胶原蛋白吃下去,依然无法使皮肤显得更富光泽。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它们进入消化道后,会被分解成氨基酸进入血液,它们无法满足女士们“吃什么补什么”的愿望,无法抵达皮肤中起到保健美容的作用。
对保护皮肤而言,确证有效的手段之一是避免过度暴露于阳光。有研究认为,80%的皮肤衰老与紫外线照晒有关系。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造成皮肤细胞的DNA损伤,破坏真皮层里的胶原和弹性纤维单位,使皮肤显得缺乏柔韧度,而出现雀斑、太阳斑也大多与过量的阳光照晒不无关系。
总之,对女性而言,敷面膜并不是一件要紧的事。避免裸露皮肤的过量阳光照晒(每天不超过一小时),才是对皮肤最大的关爱。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