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就是以苏州河为上海文武之道的界河,苏州河北边足球踢得好,像杨浦、闸北和普陀,一直垄断上海足球的荣誉;苏州河南边乒乓打得好,元老级别的徐寅生、李富荣和张燮林,都生长于苏州河南边。一方面,苏州河南边文质彬彬的人多一点,另一方面,空间更加狭小,只好摆下乒乓球擂台赛。不要小看场地设备简陋,就是一块排门板,两只方凳,球打来打去还经常“吃巧克力”(沪语,球落在球太不平整处,谓“吃巧克力”),但是手里的家生蛮挺刮的:自己带板来打。
号称中国乒乓球摇篮的巨鹿路第一小学,名不虚传,自然有它作为摇篮的秘籍,秘籍说出来也很黑色幽默。那小学规模很小,操场都没有,唯一的特征是校门外是巨鹿路菜场,当然是露天的,一个摊位紧邻一个摊位。饥饿时代的菜场早上8点钟已经全部售罄,水泥摊位也冲洗得清清爽爽,菜场落市学校上课,无意间就成为了巨鹿路一校的乒乓球台,几十个摊位犹如几十张球台。虽然一阵风刮过来,改变了乒乓球的走向,虽然一个“巧克力”改变了输赢,双方还喋喋不休,但是也别有趣味。既有群众体育的声势,还真把本事打出来了,以至于无敌于天下。后来巨鹿路菜场拆掉了,后来巨鹿路一小的名气也不太听到了。
摄制于1984年一条弄堂口制片人/雍和编剧/马尚龙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