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后,这个80后姑娘林淑仙回忆起自己在繁华都市起早贪黑、忙碌而单一的生活,无比庆幸自己后来的选择:辞职、旅行,支教藏区、重返藏地,再创业……
人真的非要过那种看似天经地义实际上又机械无比的生活吗?生活有没有另一种可能,追逐自己内心,让埋藏在心底的梦想不仅仅是梦想?
大学刚毕业时,林淑仙第一次创业。
她和朋友做外贸生意,三年多下来,公司经营得很出色。但这种生活单一而忙碌,这种单调让林淑仙觉得自己的世界很窄。“你知道那种感觉吗?自己像只井底蛙,只能看见头顶被切割出来的天空,虽偶有大雁飞过补充着这种乏味,但自己的视野非常有限。”最终,她决定去实现自己埋藏在心底多年的愿望——放弃现有的生活,把公司转出去,拿着自己所有的积蓄,去看看这个世界,要去实现支教的愿望。
在支教之前,林淑仙决定先去看看这个世界。她一个人背着帐篷上路,走遍了欧洲、美洲、非洲、亚洲的十几个国家,把中国“狠狠地环游了好几圈”。
林淑仙的旅行方式很不同,不能简单地定义为观光,恰恰相反,是把自己融入其中去认识这个世界。林淑仙说:真正的旅行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到了一个地方,要去认识它,要置身其中与它建立某种连接,它才能成为你生命中的某一部分,让你开阔眼界,让你感动。
在美国西部最原始荒凉的地方,林淑仙在荒郊野外泡过最原始的温泉,穿着凉鞋和单衫穿越了昼夜温差极大的戈壁地带;在老挝北部,她被迫在琅勃拉邦逗留了许多天,却误入一个从来没有外人进入过的古老村庄。当地老百姓欢迎林淑仙的方式是把锅底的黑灰涂抹在她的脸上。四月份,恰好是老挝的新年,村民们挨家挨户窜门,每户人家只拿一个杯子倒出自酿的酒来待客,大家唱歌跳舞,喝一口酒然后把杯子递给旁边的人,一直传下去,直到杯中的酒喝完再续上。老挝人糯米是自己种的,鱼是湄公河里打的,自给自足,吃饱喝足后从来不考虑额外的生产,有大量的时间在吊脚楼下的吊篮里睡觉,生活得简单而满足。
在环游中国的旅行中,林淑仙连续自驾两个月,走了一万八千公里,从云南到西藏,再到新疆、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四川、云南,最后回到了她环游的起始点:位于金沙江大峡谷底部的一所藏族慈善学校。
随后的半年里,因为藏区村民居住分散,孩子们只能住校。除了教课外,林淑仙像妈妈一样照顾着孩子们的生活,每天为孩子们洗澡、洗衣、晒被子、做饭……在很累很艰苦的过程中,林淑仙却找到了很大的幸福感:“支教是我藏在心中很多年的梦想,我一直都在寻找着一种非常纯粹的感情,为一群不曾相识的人不计回报地付出!”
那年冬天,林淑仙主动留在了学校陪孩子们过年,假期里她记下一本厚厚的家访日:
“我们学校有19个孩子来自这个村落,他们生活在海拔3800米的大山上,通往村子的山路去年才修通,在那之前他们的出行只能靠步行和马,翻过许多座没有路的山。
“这里的土地除了青稞,什么也种不了,没有果树,没有蔬菜,一年除了过年时的两三顿饭才有菜吃外,其余的日子家家户户顿顿只有干巴巴的糌粑吃,有些家庭连炒菜的锅都没有,因为用不上。
“村子里没有医生,我去之前,6岁的降村次仁眼睛已经红了许多天,我刚到村庄时他已经痛得睁不开了,直到三天后我带他回学校后才去县医院看病,查出是急性角膜炎。村里人生病也没人会去医院,在去年路修通前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医院。”
……
在偏远大山里和藏民相处的日子多了,林淑仙常常遇到一些非常需要帮助的人。
7岁的丁真曲饶和2岁的扎西拥吉患唇腭裂,为了让两个孩子重新绽放笑容,林淑仙费劲了波折:她先是想到了北京的嫣然天使基金会,但联系后得知,嫣然能解决手术费,但因为指定在北京一家医院治疗,路程非常遥远,路费、食宿费是很大一笔开支。辗转往返,直到今年年初,才在深圳儿童医院以及许许多多热心朋友的帮助下,终于顺利解决了两个孩子的手术。
林淑仙付出极大的努力帮助了一群高原上的孩子读书。由她和当地藏民扎巴次仁一起牵头、她的朋友们定期支持的米拉爱心之家圆了一批高原孩子的读书梦。藏民们把林淑仙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林淑仙“嘉雍拉措”的藏族名字意思就是“开启智慧之门”。
随后的时间里,林淑仙常常回到那个村庄,藏民们破例邀请她一起上山挖虫草。这是一趟危险的旅程,从村庄到达帐篷根本没有路,要到达牧区只能徒步,林淑仙在高原上一走就是连续七八个小时,如果运气好遇到要上山的藏民,藏民们会主动让她骑上自己的马。高原上没有水没有电,也没有手机信号,完全回归了原始生活,为了解决水源,藏民们爬到对面的雪山,拉了一条橡胶水管过来,只有等出太阳时,雪水化开后通过小橡胶管软软地流出。
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为了采挖冬虫夏草,藏民每天从天刚亮就出门,一直到天黑才回帐篷,一整天几乎都匍匐在雪地上寻找指甲般长的冒出地面的草头,有时需要拨开雪面寻找,风尖刀般猛烈地从耳边擦过,天气也从来没让人舒服过,雪下得很厚,天晴的日子特别少。一天下来,藏民的衣服鞋子全被雪水浸湿,饥肠辘辘,只有等天黑后才舍得回到帐篷。
回到城市,林淑仙的藏地之缘始终未尽,在藏民的托付下,她开始一段再创业的生活。
在支教期间,林淑仙曾发帖记录藏民采挖虫草的整个过程,激起了很多人的购买需求,无意间无偿帮助藏民售出了许多他们采挖到的虫草和松茸,此后,朋友们有需求都会找她帮忙,而藏民也很希望她能一直帮助他们销售,三年里,林淑仙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在为藏民产品搭桥上。
去年9月份,林淑仙进藏安置了米拉爱心之家的第一批孩子上学,十月底回深圳时,她把藏民采挖到的特产都带回了深圳,开始创业。她说:“既然已经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而且慈善也让我常常回到藏区,那就干脆把它变成我的工作吧。”今年年初,林淑仙用“嘉雍拉措”做品牌名注册了公司。
在过去几年持续的游历和慈善中,林淑仙花掉了自己的大部分积蓄,这次创业的启动资金就变得很窘迫,为了把事情做好,林淑仙一个人承担了一个团队的劳动量。因为曾经自学过平面设计,三十多款“嘉雍拉措”产品全部都是环保的牛皮纸、软木塞玻璃瓶的设计。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