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北方,一个冰天雪地的小城。
女儿三岁,夫君离开小城,带着梦想与满腔热情南下深圳。三载寒暑,电话线成了维系夫妻感情的纽带。终于,拉锯战结束,我带女儿随他一起去南方,自此,我的人生掀开崭新的一页。几年中,我感情的天平从倾向北方,渐渐趋于平衡,无数次问自己,南方与北方,到底更偏爱哪个,不如摆个擂台,让南方北方PK一下,答案自然见分晓。
在北方过的基本是饭来张口的日子,偶尔下厨两次勉强能做熟,味道实在一般。来到深圳后夫君又经常出差,不会做饭就要挨饿,不只饿我一个,还有年幼的女儿。无奈,厨房里奏起锅碗瓢盆交响曲,天长日久,女儿搂着我的脖子夸,妈妈做菜也不难吃了,要是能像幼儿园一样煲汤就更美味了。北方也喝汤,基本是炖菜熬汤,至于南方的煲汤,用砂锅一两个小时小火慢炖,在北方是绝对没有的做法。看着女儿一脸想往,我狠狠心,买了砂锅食材,洗好放到锅中,先大火再小火,放到煤气灶上耗时就是。莲藕有些脆,排骨骨肉分离,汤汁略淡,花生米还好。看着女儿小嘴大张,连吃带喝直到小肚滚圆,我心满意足地笑了。
住处旁边有美食一条街,饭店一家挨一家,粤菜川菜鲁菜东北菜齐聚,到深圳第一天,夫君的同学请我们吃了一顿粤菜。菜很精致,造型美观,入口却淡而无味。北方人口味重,要慢慢适应粤菜的清淡。不过猪骨汤味道不错,应该是加了中药材。六道菜花了400多元,我惊讶,若在北方,400多元恐怕十道菜都不止,而且北方饭店实惠,菜量一盘顶得上南方的三盘。及至后来随处可见广东人喝功夫茶,一小口一小口地品,方才领悟,饮食也与地域分不开,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北方人粗犷豪迈,喜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而广东人精细内敛,喜欢小酌慢品个中滋味。
东门的服装批发城应该是很多打工女孩的最爱。不必花上多少钱,却总能买到最流行的款式。南方的穿戴比较前卫时尚,北方则相对传统保守一些。如果想买一些品牌服装,可以去茂业或天虹。我向来以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为标准,遇到品牌服装打折也会买几件中意的,平时东门淘来的也可穿得怡然自乐。
这两年暑假回北方探亲,闲来无事逛逛商场,不觉愕然,月薪一两千的小城,居然也有价格上千元的服装,虽然买的人不多,总归还是有顾客。而我带给亲友的服装却遭受冷遇,她们的观点是,这颜色太艳了,难道深圳人都穿这么俗气的颜色吗?我再次怔住。在深圳没人在意你穿什么颜色什么款式的服装,几乎每个人的服装都是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深圳的街道上处处是流动的彩虹。哦,我忘了北方小城人的观念,小城人喜欢高雅的颜色,诸如红绿黄是被当做乡下人衣着的象征,小城人怎能容忍我将她们变成俗不可耐的乡下人呢。在她们眼中,我大概成了来自深圳的乡下人。
深圳的公交四通八达,如同一张网覆盖了城市的大部分地段。然而,人口越来越多,公交车经常人满为患,地铁就应运而生,成了另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在地下承载着无数深圳人的出行。区与区之间长长的距离被缩短了,坐公交车要一个小时的路程,换乘地铁只需要二十几分钟。
北方小城多年前以出租车和人力三轮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后来开通了几条线路的小巴,出租车起步价提到七元,私家车的出现让原本还算宽敞的马路顿觉拥堵,这在小城过去是没有过的现象。还好最方便大家的小巴仍在,一元一位,不论路程远近,招手即停,但也仅限于主干道。上班族还是以骑自行车和摩托车为主。
刚来深圳时由于水土不服,我和女儿经常跑医院,最早去的是离家较近的市妇幼保健院,经常是人满为患,儿童医院更是爆满,有时要等上几个小时才能看上病。深圳的医院不少,患者很多,为了缓解医院压力,分流患者,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社康中心,做到小病常见病慢性病就能在社康中心诊治,极大方便了患者。
北方小城只有几家医院,两家公立其他私立,下面的乡镇有乡镇卫生院。公立医院条件一般,普通的病还能诊治,疑难杂症一律要转诊到上级医院。私立医院环境相对好些,但因为小城人的心里多认为公立医院靠得住,所以极少去私立医院就诊。这几年两家公立医院分别扩建,改善就医环境,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情况比前些年好很多,不过又听说手术医生收红包盛行。小城人的淳朴,正在被金钱一点点腐蚀。
在我的眼中深圳除了车多人多,就是书多。中心书城里经常举办名家新作签名售书会,还有深圳晚八点,邀请名家与读者零距离交流。书不仅可以买,还可以借,我办了深圳图书馆的借书证,徜徉于书海中,借几本自己喜爱的小说,带回家慢慢品读。家附近的少儿图书馆我也替女儿办了借书证,带着女儿去借阅她喜欢的童话书、小说、历史、科普书和中英文对照书。现在很多社区都配有小型图书馆,实现了通借通还。
记忆中家乡只有一个新华书店,图书馆规模更小,随着学生读者的增多,小城出现了几家个体书店,规模都不大,书的品种也不多,多以学生教辅书为主。是小城人不喜读书,还是文化氛围太淡影响了小城人的读书渴望呢?
音乐厅犹如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伫立在市民眼中。音乐厅经常有各种演出,当然门票免费的机会很少。
小城没有音乐厅,估计有也会曲高和寡。儿时曾有评剧院,演出一些小城人爱看的二人转单出头,后来那里改成了艺术团,听说因了二人转出名,在省内外甚至全国都拿了大奖,只是现在小城人喜看二人转的少了,多是泡在家里看家庭影院或上网更过瘾。
春节前的深圳是热闹的,商场超市年货应有尽有喜气洋洋,大人孩子都忙着采购大包小包带回家。等到除夕前几天,平时拥堵的街道突然变得空旷起来,这座移民城市成了半个空城,辛苦一年的打工者背着年货满载对团圆的期盼纷纷踏上回乡的路。我没回北方过春节,冬季的北方严寒刺骨,父母怕我受不了那种冷,适应了南方的热,北方的冷已被我渐渐遗忘。
北方的忙年更有些意味。因为春节期间几乎超市市场都不营业,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好充足的年货过年。整个年忙忙碌碌热热闹闹赶下来,人很疲倦却很充实。
在深圳每到除夕春节晚会开始前,我们一家要去罗湖花市逛一逛,在长长的花海中观赏、寻觅,买一捧芳香四溢的鲜花,几根转运竹,或一盆开放的粉杜鹃,一盆黄金果,头戴一对闪闪发亮的兔耳朵,在辞旧迎新的除夕夜留下一脸笑容,迎接新一年的开始。
北方小城的除夕夜是烟花的世界,当新年钟声敲响,小城的夜空升腾盛开出朵朵绚烂的烟花,将寒冷的小城点燃,那是一个沸腾的时刻。深圳禁止燃放烟花,除夕夜的城市静悄悄,偶尔也有偷偷燃放的打破这宁静,零零散散没来得及细瞧就燃尽了。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