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的馈赠

  名家与关爱

  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陌生人有意或无意的施予、馈赠,让受助者内心永远充满阳光和良善;那些雪中送炭的爱与善,埋在人心里,是会生根发芽的——

  毕 亮

  男,1981年生,湖南安乡县人,现居深圳。已发表短篇小说60余万字,作品多次入选年度小说选本,短篇小说集《在深圳》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七届高级研讨班青年作家班学员、杨争光文学与影视艺术工作室成员。

  曾获2008年度长江文艺文学奖、第十届(2010年度)作品文学奖、首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奖、深圳青年文学奖。

  小说《继续温暖》被改编成电影《指尖太阳》,并被中宣部确定为迎接党的十八大重点献礼片。

  算起来,那是十年前的事了。

  我的初中同学来深圳打工,临时有事,我没去接站,而是跟他约好在某个地点碰面。结果,我候在约定地点,左等右等,好半天连同学的影子都没见到。当时他没手机,无法联系。事后他告诉我,丢了钱包,是位好心的“的哥”送他过来的,分文未取。

  “的哥”没留姓名,也没留电话,只留下一句话:“在家万事好,出门一时难,帮点小忙应该的!”这个事改变了同学对人与人之间冷漠关系的偏见。后来他加入义工组织,工作之余,身体力行帮助有需要的人。

  我有个四川南充的朋友谯楼,有一次他从四川出差回深圳,跟我分享了一件蛮有意思的事:

  我们开车途经都江堰、汶川、理县等地,一路上遇到很多上学或放学的孩子, 朝着车子敬礼。傍晚落起小雨,一对姐弟遇到我们的车,站直给我们敬礼。我让司机停车,想送他们回家。车停下来,他们死活不肯上车,男孩说:“我们不坐你们的车,我们老师说,你们从外面开车来的,肯定有急事,我们走路很快就到了。”我只好上了车,在下一个转弯的地方,我回过头,看见两个孩子站在雨中,仍然保持给我们敬礼的姿势。我问司机:“那些孩子为什么给我们敬礼?”司机说:“因为你们是外面的人。”我说:“外面的人?”司机说:“外面的人,就是对他们有恩的人。四川有些地方穷,很多学校都是外面的人捐款修的,当地老师就经常教育那些学生娃娃,看到外面的人都要敬礼,因为外面的人是他们的恩人。”

  四川娃娃让我想起贵州娃娃。

  好些年前,我去黔南平塘县出差,在牙舟镇遇到姐弟俩,他们拥有好听的名字:王蝶和王帅。他们却很不幸,父亲重病离世,母亲离开了家,姐弟俩相依为命。王蝶13岁,王帅10岁,弟弟因长期营养不良,10岁了,个头只相当那里7岁孩子的身高。那天,我走进他们简陋的灶房,姐弟俩正在劈柴生火做吃的,锅里煎糊的糍粑是他们的食物,再没有其它。返深时,我记下了他们的地址,每年学校开学时,我会汇款邮寄点钱给他们当书本费、生活费。几年过去了,春节期间我接到王蝶的电话,她说:“叔叔,你不用再给我们寄钱了,我要去广东打工,我可以自己给弟弟挣学费了!”后来我又接到过一次王蝶的电话,她告诉我,她人在惠州,进了一家电子厂,当了流水线上的女工。我想起初见王蝶时她的模样,个头不高,偏瘦,长相谈不上漂亮,但她爱干净,把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如今,她早早地懂得了付出爱,瘦弱的肩膀,承起“父爱母爱”的担当。

  2009年,因为工作关系,我认识了“的哥”李师傅,他告诉我,他曾经捡到过价值约八百万元的珠宝,却将失物毫不犹豫地“完璧归赵”。

  那是2010年圣诞夜,李师傅送一位参加完深圳会展中心玉石珠宝展出的参展商,下车时走得匆忙,客人行李箱遗失在出租车后座,箱内装有翡翠、和田玉、和田玉原石和成品手镯、手链、项链等贵重玉器共计两百六十多件。李师傅发现失主的行李箱,当即向公司汇报,并根据箱中的电话资料,联系上失主。事后,李师傅就职的出租车公司奖励给他5000元奖金,他想让“好事”更有意义,跟爱人商量后,将奖金全数捐给了深圳一位病危产妇。他说:“我相信人性本身的良善,很多事情总要有人去做,我做的都是分内的事,举手之劳。”

  多次交往后,我和李师傅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有时李师傅会谈及他的工作,搭载乘客的各种趣事,也包括他和他的同事助人为乐的事迹,他眼中的所谓“小事”。听完我心里十二分感慨,问他为何如此热心?他答得干脆:“二十几年前,为了生计,我从河南老家来到深圳打工,搭乘绿皮火车,肚子饿了舍不得花钱买吃的,是车上的好心人给我买的盒饭。来深圳这些年,也遇到不少给予我无私帮助的人。所有这一切,都让我心怀感恩,让我心存善念,在别人遇到难事时,我会主动伸一把手,帮助他们。”

  李师傅不单是做“举手之劳”帮助他人的事。工作之余,他还主动关爱陌生人,有一年重阳节,他就组织了几位有文艺爱好的同事,通过义工组织联系到一家养老院,为那些孤寡老人送上精彩的自编自演的节目。在养老院,他们邀请老人一起唱歌,和老人拉家常,有的为老人整理衣物,有的削好水果并喂给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场的一位老人感动得直流眼泪,他们同行的一位“的姐”走到老人面前像女儿般为老人擦眼泪、理头发,握住老人的手,嘘寒问暖,不停地安抚老人的情绪,嘱咐老人注意身体……

  年复一年,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无非是:毒奶粉与地沟油、高房价与鼠标手,以及种种看不见的规则与法度。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其实无不充满着既无意义又无生趣的凡俗琐事,经年累月下来,足以令当初满腔热血的青年沦为处变不惊、见惯不怪的世故之人。如今,这些人迫不及待地往同一个地方奔去,从前那个方向称为“温饱”,然后是“小康”,现在呢?那只是一个模糊的方向,那里生活安逸,温暖华贵,或许大家都看到了那地方的好处,而忘记了自己内心曾经的向往、为何出发。

  却还总是有这些让人动容的事和经历――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陌生人有意或无意的施予、馈赠,让受助者内心永远充满阳光和良善;那些雪中送炭的爱与善,埋在人心里,是会生根发芽的――无论是谁,都要面对生的艰难和困苦;正是如此的爱与善,让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最终都生出了希望和幸福。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