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梦想,燃烧文化。在这个崇尚个性、回归自然的时代里,我们让火柴充分发挥它的内涵,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火柴带来的不再仅仅是取火的功能。让火柴与时尚和品位联系在一起,使它成为新时代的传播载体,使火柴文化不再那么简单,不再那么平庸,赋予它更多深层次的精神和灵魂……”这段广告语很形象地诠释了沈子凯的艺术火柴所要表达的创新理念。
今年30岁的沈子凯是杭州人,个子不算高,一米七五,体重严重不够,才55公斤,可是仔细看他的眼睛,总能从中发现一股子机灵劲和韧性。毕业后,因为自己的动漫梦想,他去了一家动画公司,后来又进入广告行业打拼了几年,每天的时间基本是在加班中度过的。好在付出没有白费,短短几年问,他从最初的小设计师做到了创作总监。
2007年的一天,一个做创意的朋友送给了沈子凱一盒酒店用火柴,黑色的外盒上用UVT艺压着细碎的花纹,火柴又长又粗,与平时看到的火柴完全两样,整个包装都散发着浓浓的艺术气息。朋友笑称这叫“送财”,有着生意红火、财源广进的好兆头,这件既漂亮又讨口彩的礼物让沈子凯很高兴,无聊时就喜欢拿出来反复把玩着这盒火柴,有一天他再次欣赏这盒火柴时,突然脑子里灵光一闪,为什么自己不也去做火柴呢?
从1887年英国人发明安全火柴起,火柴的历史已经有180多年,而只要做出了创意,那么一定就能在火柴这棵老树开出新花的。沈子凯逐渐了解到,伴随传统火柴角色隐退的,还有那各地大大小小的火柴厂,它们或转产,或关闭,存活下来的也是苟延残喘,相较现代企业的高盈利能力,传统火柴业基本是微利或无利状态。如果找到新的商机,无疑是为这个濒危行业注入了一次新鲜的血液。
2007年7月,沈子凯正式注册了“纯真年代艺术火柴”商标,并且投身于产品研发中。由于本身就是学设计的,因此开发起产品来沈子凯非常快,第一批艺术火柴他一共做了47个系列,其中包括直到现在都还十分畅销的“格瓦拉”、“老上海月份牌”等,当时他在包装上也动了不少“歪脑筋”,有三角形、长形、方形等,与平常看到的火柴相比独具特色。
当时生产这块准备全部外包,但是传统火柴厂的生产工艺没法达到预想的标准,跑了很多厂家都不行,所以最后就想办法自己做。别看是简单的火柴盒,做好却不容易,就拿粘盒子来说,由于火柴盒实在太小,必须手工粘,报废率很高,显然没法进行规模化生产。
这个问题让沈子凯犯难了,甚至对自己的初衷都产生了怀疑。身为教师的妻子看到了他愁眉不展的样子,不断地鼓励他为他打气,还到处帮他打听糊火柴盒的好方法。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最终在一位老师傅的帮助下,他们学到了黏贴火柴盒的新技术,让生产效率一下子提高到原来的10倍了。
沈子凯总是强调,自己卖的不只是火柴,更主要的是一种怀旧情怀,
“买火柴的人,并非他想使用火柴,只是觉得这个火柴蛮有意思的,买来收藏也好,把玩也罢,都有价值,很多买的人都是这个心态。我们立足的就是七八十年代这一独特文化主题,将那一年代的怀旧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相结合,通过创意的手段,对一些曾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进行再设计与包装,这一创意可以是新图案结合老产品的创意,也可以是老图案结合新产品的创意。”
沈子凯公司的艺术火柴,以“灌水光荣”、“格瓦拉”、“岁月如歌”、“搞笑证书”、“火红年代”等卖得最好,其中以六七十年代为主题的艺术火柴,受喜欢的程度更高。他们曾设计了一款火柴主题叫“囧”,图案设计得非常简单,就一个“囧”字,象征了一种极度纠结的状态,配以网络流行的文字,卖得也十分不错。
吸引人的不仅仅是造型各异的火柴,专卖店里主题鲜明的标语也同样让人觉得妙趣横生,一些网络上流行的话,以及自己改编的语言都出现在了店里:“我不是个随便的男人,请您理解”“做一个徘徊在牛A和牛C之间的人…不准闷骚”……许多去旅游的人都会在自己博客里贴上艺术火柴专卖店里的照片,然后对这些搞怪标语和火柴造型津津乐道。
编辑/乔乔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