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为比较而“生”的,你也不只是活在别人眼里的,你不仅仅是活给别人看的——你不是一朵花,就算你是一朵花,你也该有属于自己的快乐——
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学生不能输在录取线上,领导不能输在阵线上,股民不能输在K线上,农村女人不能输在针线上,城市女人不能输在曲线上,所有男人不能输在前列腺上,至于街上行人,则万万不能输在斑马线上。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我们的一生都活在比较中:1~4岁,比可爱;5~7岁,比才艺(幼稚园);8~12岁,比成绩单(小学);13~15岁,比体力(初中);16—18岁,比帅(高中);19~22岁,比女友:22~23岁,比学历;23~25岁,比职业:26~27岁,比汽车;28~32岁,比老婆:32~35岁,比小孩;35~40岁,比事业;41~50岁,比房子;51~55岁,比钱多;56~60岁,比媳妇;60~65岁,比地位;66~70岁,比子孙;70~75岁,比健康;75岁以后,比寿命。
凡是比较,肯定会有胜负和输赢。为了不输给别人,为了不落后于人,我们只有铆足了劲儿往前冲。然而,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就算你跑得再快,总有人在你前面遥遥领先,甚至还有人后来居上,“嗖”一下就如一阵风一般从你身旁一闪而过,在你愣神儿的当口,又一个人超过了你。我们的一生就这样疲于奔命,只顾着赶路,而无暇欣赏一路上的美景。有着文艺青年范儿的你,不止一次地想停下来跟路边安静地绽放的无名小花打个招呼,可当你的脚步刚一放慢,耳边就会隔空传来一个声音:“当你休息时,不要忘记别人还在奔跑。”
于是,你的脚步背叛了你的心,鬼使神差地开始加速度,你的脚底就如同抹了油一般,想刹也刹不住。慢慢地,你已经适应并习惯了这场看不到终点的奔跑,你披星戴月、餐风露宿、风雨无阻,直到有一天,油尽灯枯的你发现自己再也跑不动了,“你太累了,也该歇歇了”,于是,你“闭上眼睛就是天黑”。你再也不用跟人比较了(当然,如果比较的“优良传统”已经被带到那个世界并生根发芽的话,恐怕你还得换个战场继续战斗),然而有时候你却不得不继续充当别人的比较对象。
某副处长因公出差,死于车祸。子女当然未能免俗,按习俗为亡父焚烧了纸房子。科长心里不平衡: “他一个副处级凭啥烧个一套四的?”科长为此专门找办公室秘书反映情况说:“按规定,副处级只能住一套三的,怎么能给他烧一套四的呢?”秘书为了息事宁人兼宁鬼,打圆场道:“人都已经死了,给他提一级有什么关系呢?”
比了一辈子,争了一辈子,都头来“你死我活”,活着的那位对死了的那位大度一回又有何不可?
“要成为顶尖人物,你不需要比所有人强,只要强过自己的对手或同行就行了,这样就足以使你显得出类拔萃。”
“争什么都不如争运气,比什么都不如比健康,晒什么都不如晒太阳,露什么都不如露露脸。”
“生活就像四季,不必拿自己的寒冬与别人的盛夏来相比。如果那样,只会更寒冷。”
“绝大多数人的一生可以用两种描述概括:第一个是高不成低不就,第二个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看看这些被用来激励和教育人的句子,哪一句不是潜藏了“比较”?整天被这样的句子洗脑,我们又怎能不热衷于“比较”?在一生无数次的比较中,就算你侥幸屡屡获胜,你终归还是个失败者——你胜了别人,却输了自己的人生。
加班到午夜,搭同事的顺风车回家,电台里正在播放着台湾女歌手范玮琪的一首老歌《可不可以不勇敢》。有“歌坛哲学家”之誉的范玮琪,在用她那美丽的歌声向每一位听众发问:“我们可不可以不勇敢……”。我没有范玮琪那样婉转、动听的歌喉,所以我只能用我的文宇向每一位读者发问:我们可不可以不比较?
编辑/王威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