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尚存”创业有道:这家饭店15年“不收钱”

  安徽省阜阳市清河路文峰巷,有一家饭店叫做“兰馨饭庄”,阜阳人说,你问市长姓甚名谁,可能有人答不上来,但你要打听兰馨饭庄在哪儿,绝没人不知道,因为这家饭馆吃饭“不收钱”……

  

  绝味咸馍闪亮登场

  

  1994年,在阜阳市武装部做司机的傅志国买了一辆车跑运输,不巧,车买回不久就出了车祸,本来小日子过得还不错的一家子顿时债台高筑。

  一天吃饭时,邵兰云一边给傅志国端上自己做的咸馍,一边唉声叹气地说,咱们以后只能吃咸馍了。咸馍是皖北特有的一种家庭面食,简单易做,在面皮中放入蔬菜、佐料,折叠两下,放入蒸笼中蒸熟即可。傅志国咬了一口咸馍,两眼冒出了光:“咱们开个咸馍店怎么样?”妻子做的咸馍皮薄菜多,香嫩可口,特别好吃。邵兰云不高兴地说:“你又不是不知道,咸馍是生活条件不好的人家炒不起菜,才吃的东西。”傅志国兴奋地说:“现在的人生活条件好了,就喜欢吃以前的土东西。”邵兰云想想也是,现在不是很多人又吃起窝窝头了吗?

  但是,现在市面上的早点大多卖的是油条、包子之类的,还没有卖这种咸馍的,顾客会不会不能接受?傅志国胸有成竹地说:“没人卖更好,没有竞争对手。”邵兰云听了,心思有些活了:如果这样的话,不光可以卖咸馍,还可配些稀饭、辣汤之类的。

  很快,文峰菜市咸馍店开张了。

  虽然邵兰云以前给家人做过咸馍,但现在要做出符合众人口味的咸馍,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一天营业,第一锅咸馍刚出笼,香飘四溢,顾客馋得直流口水:“终于在小吃店里吃到家常咸馍了。”邵兰云期待地望着顾客吃咸馍的表情,一位顾客皱起了眉头,不好意思地说,太咸了。第二锅,邵兰云少放些盐,顾客说,太淡了。傅志国心里明白了,妻子太想把咸馍做好,反而做不好。

  能干的邵兰云并没有泄气,打烊后,自己在家里做起了实验。多少菜多少盐,用盛器一比量,心里有了数。光咸淡还不行,邵兰云觉得,咸馍只有一种口味太单调,营养也单一,多做几种馅的,以适合不同口味顾客的需要。为了买到新鲜的蔬菜,她让傅志国凌晨4点多就到菜场去批发。就这样,邵兰云做的咸馍越来越好吃。

  一次,一位顾客到店后,满足地说:“吃了几家咸馍店,就数你家的正宗,最有家常味。”但好吃的咸馍,不光馅重要,外面的皮也重要,它直接影响入口的口感。皮不能太厚,厚了吃起来太硬,但太薄了,吃不出面的味道,不薄不厚正正好,吃起来既软润又劲道。

  为了让面皮更好吃,邵兰云更加努力锤炼自己的擀面技术。由于生意越来越好,1米多长的案板已显狭促。邵兰云让傅志国给她做个更大更长的。几天后,一个3米长、1米宽的超级案板放在了店门前。

  为了尽快适应大案板,邵兰云每天不断增加面团的份量,小心地擀大,拉长。直到有一天,面皮占了整个案板,顾客们大开眼界:“这是世上最大的咸馍了!可以报吉尼斯纪录了。”邵兰云擦擦汗,不好意思地说:“大是大,但擀面花的时间太长了,都快20分钟了,让大家久等了。”此后,邵兰云开始琢磨怎样将面擀得又快又好。

  可以申报吉尼斯纪录的绝味咸馍就这样传开了。

  

  顾客吃饭给不给钱随便

  

  到文峰咸馍店吃饭的人越来越多,邵兰云和傅志国忙得不可开交。

  一次,一位顾客吃完后给钱,邵兰云两手是面,傅志国两手是水,谁都腾不出手。这时,傅志国说,就把钱放在旁边的桌上吧。下一个顾客付账时,夫妻俩还是忙得腾不出手。就这样,快餐店打烊时,桌子上堆成了一个钱币小山丘。

  第二天、第三天,又是如此。半个月下来,顾客养成了习惯,吃完就把钱朝那里一放。后来,傅志国拿了一个小铁盒,放在了桌子上,方便顾客塞钱。邵兰云问丈夫:“咱们就这样一直收下去?”傅志国憨憨一笑:“你看,咱们现在忙得哪有功夫收钱?先就这么着吧。再说了,一边收钱一边做膜,多不卫生。”邵兰云想想也是,现在店里请不起人手,只能这么着,但她还是有些不放心:“会不会有人少给呢?咱这是小本生意,挣钱也不容易。”傅志国想了想,有把握地说:“咱相信别人,别人也会相信咱。”邵兰云也没说什么,但不久出现的一件事,证明了她的担心。

  一天,一位穿着有些破旧的顾客,吃完饭,先左看看右看看,然后迅速地从口袋着里掏出了一把硬币,数也没数,就朝铁盒里一放,“哗”地一声,吸引了邵兰云和傅志国的目光:他给的全是一角的硬币。打烊时,两人一数钱,觉得有些不对头,一角的硬币总共只有20个,但那位顾客吃了3块钱的东西。傅志国这才回忆起,那位顾客给钱时,表情有些慌张。邵兰云说:“看来真有人……”傅志国连忙打断她的猜测:“或许他有自己的难处,不是存心的。做生意就是和气生财,权当帮人家了。”邵兰云点点头,要不是真有难处,谁会为块儿八毛的钱做手脚,只要以诚待客,总能真心换真心。

  慢慢地,夫妻俩跟老主顾都熟悉起来。一次,邵兰云到工商局去办手续,推开门后愣住了:里面的工作人员个个眼熟。工作人员看到她,也愣住了。两秒钟之后,邵兰云和工作人员都笑了,原来这里的工作人员经常到邵兰云店里吃咸馍。接着,邵兰云拿着表敲开另一间办公室的门,相同的事情又发生了。邵兰云乐开了,没想到,自己的顾客到处都是呀!工作人员一边夸她家的咸馍好吃,一边帮她填表。

  要把顾客当成家人,夫妻俩一心想着怎么把店经营得更好,倒觉得不亲自收钱的事儿不重要了。一天,店里的顾客特别多,忙着收拾碗筷的傅志国用眼睛的余光无意中注意到有个男顾客没给钱就走了。傅志国没说什么,继续干自己的活。第二天,那个男顾客又来了,傅志国不得不留意了,就在男顾客放下碗筷的时候,他看到男顾客朝钱盒里放了两份钱。傅志国心里一热,然后扭过了头。从此,顾客在给钱的时候,傅志国再也没有看过,信任就是心灵的互换,真心换真心,钱盒在他和妻子眼里,只是个盒子了。

  倒是来店里吃饭的新顾客极不习惯。一次,一位顾客没有零钱,拿出了一张50块钱的大钞,等着老板找钱。傅志国埋头擦桌子,就说:“你把钱放在钱盒里,自己从里面拿零钱。”顾客连连摆手:“还是你来找吧。”傅志国给他找了钱,笑着说:“下次,你可要完全‘自助’了。”顾客走时,自言自语:“有意思,现在还真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地方。”

  自助的不光有饭钱,还有食物。后来人多时,傅志国忙不过来,就索性让顾客自己去盛稀饭,自取咸馍,一碗不够,自己再盛,一份不够,自己再取,想吃什么吃什么。这样,傅志国不光自己省了劲,顾客也更加随意自在了,这吃的不光是地道的家常饭,还吃出了家的味道,家的亲情。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