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南京工人影城,外面气温剧降,站在门口的杨俊杰目送着一批批观众走进来,心里像火一样激情澎湃。杨俊杰1986年生人,留着小胡子的他,显得很艺术,有年少的自信,也有追梦的欢喜,还有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由他和他的团队,用7665元成本拍成的电影《走马灯》,终于在工人影城正式公映了。
小成本也能拍出好看的科幻电影,这位家境富裕、并不缺钱的85后带领团队一不留神创造了电影界的一个奇迹。
有人质疑不到1万元拍电影是个炒作。对此杨俊杰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的年轻的电影制作团队,在会花钱之前要先学会省钱。现在的电影全是靠钱砸出来的,成本动辄上千万、上亿,可最终的作品却差强人意。我们就是想用这种极限小成本,来磨砺自己。”
毕业,带着导演梦前行念高三那一年,杨俊杰被家人介绍去某剧组试镜,原来在镜头面前也可以演绎那么多不一样的人生,他由此萌发了进修表演艺术的想法。仅仅通过3个月的培训,杨俊杰便以南京艺术学院专业考试第一名、上海戏剧学院专业考试第二名的成绩印证了自己在表演上的天赋。
由于不想离开南京,杨俊杰选择就近的南京艺术学院入学。刚上大学时,杨俊杰是学校有名的逃课生,曾被学校点名批评。逃课的时间里,做得最多的事情便是到好友家里去看电影,并听他聊电影的梦想,好友家有上千部电影的收藏,对杨俊杰来说真是个宝库。大二时,好友突然去世,给杨俊杰打击很大。生命太脆弱了,随时可能逝去,他开始思考,并决定要带上好友的电影梦想前行。
从此,杨俊杰像变了一个人,努力学东西,振奋向前。毕业后,杨俊杰参演了多部电视剧,如《国家机密2》《新萍踪侠影》等,拍戏之余,他偷偷躲在导演身后学习,立志做一名优秀的导演。
为了给自己更多的发展空间,杨俊杰开始和朋友们自己编写剧本、拍摄短片并进行后期制作。2010年上半年,他与几个朋友在短短8天内,用5000元拍了一部40分钟的短片《神秘日》,创造了最短拍摄时间,最少拍摄资金的奇迹。剧本改编自《科幻世界》杂志的已故科幻作家柳文扬的科幻小说《一日囚》。
短片反响不错,并被优酷网等视频网站加入首页推荐。这部电影参加湖南卫视《我要拍电影》导演选秀节目,进了11强并斩获新锐导演奖。拍电影,钱不是最主要的
杨俊杰在电影上的尝试并没有就此止步,不久,杨俊杰与朋友将团队名确定为梦想街,并再次起航筹拍新片《走马灯》。“我们就是要创造一条梦想的大街,让所有对电影有梦想的人,都能够到这条街上实现梦想。”杨俊杰说。
为了节约成本,也为了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决定面向社会零薪酬招聘剧组技术人员和演员,在网络和报纸上同步发布了招聘信息,招聘要求很简单,联系所有对电影有兴趣的人,一起来实现电影的梦想。
招聘发出后,全国各地150多人踊跃报名,70多人进入面试,最终40人加入团队。这些人年龄不一,行业不同。有上高中的学生,有超市的工作人员,还有退休的工人。除了男女主角,有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演的角色,但是怀着追梦的渴望,他们还是来到了这个团队。
在《走马灯》开拍之初,杨俊杰就设定:成本控制在1万元以内,这是刻意。他和很多人聊电影,这个项目,那个题材,说得天花乱坠,但一说到要拍,就觉得拍电影一定要花很多钱,然后什么也做不了,空谈一场。杨俊杰就想试试,拍电影钱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梦想和热情。
于是拍摄这部以汶川大地震为引子、讲述5名年轻人穿越时空并改变命运的科幻电影《走马灯》的想法由此诞生。电影展现了中国传统的针灸医术以及南京的本土文化,拍摄场地会有夫子庙、南京江宁开发区、南京秦淮河、紫金山以及1912酒吧等各个带有南京特色的地点。
虽说拍摄器材是现成的,不用花钱;演员都是招募的业余演员,一分酬劳都不要。可毕竟经费只有不到1万元,拍摄15天,剧组吃饭就要花几千元,如何省钱仍是《走马灯》剧组最头疼的事。
影片涉及地震场面,如何拍?就在剧组开不了工时,杨俊杰突然发现某条街道有一处拆迁工地,四周一片废墟,中间还有几栋没拆迁的房屋。最终在影片中,这段开头场面还颇有“以假乱真”的效果。
经费紧张,剧组化妆造型师也学会了省钱。开拍前接到电话说,人造血浆价格太高,一袋得100多元,他就用18元买了一瓶食红,用15元买了一瓶蜂蜜,连夜熬。除了自制“血浆”,戏中其他的特效妆也在道具师DIY的努力下,达到了既省钱又逼真的目标。戏中一个小男孩头上有一大块血肉模糊的伤疤,让人看得相当揪心,其实那是面巾纸做的,还有馒头,蘸上“血浆”就做成了。
奋斗之路总是异常艰苦的。《走马灯》全剧在南京拍摄,外景包括夫子庙、栖霞寺、1912酒吧、南京大学、奥体中心等等。为了能借到场地,杨俊杰厚着脸皮挨家挨户地求。最困难的时候,拍摄最后几天,杨俊杰借不到监视器,就这么盲拍。
为了降低成本,最后的剪辑就在杨俊杰自己的住处完成。原本宽敞的房间搬进了多台电脑和设备后显得有些拥挤。冰箱里放满了各种快捷的食物诸如面包、火腿肠等等。因为在最后的制作冲刺阶段,他们每天的安排就是困了睡,睡醒了吃点东西继续工作。
再难,杨俊杰也绝不向家里要一分钱,再难也坚持1万元成本。杨俊杰说:“如果靠砸钱来拍这个电影,就违背了自己的初衷,我们绝不依赖父母。幸运的是,我们挺过来了,我们做到了。”
在《走马灯》的费用清单上面,原定1万元的预算实际上只花了7665元。其中,最大的花费就是吃饭,一个人15天花费255元,一共4500元。而演员、器材、人员费用都是零元,几乎所有工作人员都在无偿工作。让更多的梦想可以照进现实
虽然《走马灯》是一部独立电影,不过其电影内容已经得到有关部门认可,允许进行公益放映。在首映式上,杨俊杰带着激动的心情说:“虽然有无数的不足、遗憾和稚嫩,甚至会被很多人嗤之以鼻……但是,我仍然很荣幸和自傲地站在这里告诉大家:一部完全自制的120分钟独立电影,一部实际成本仅仅只有7665元的不可思议的电影,一部完全在南京取景取材、并得到社会各界支持和帮助的实验电影——《走马灯》,今天正式公映!”
由于放映原因,公映中途突然出现故障,导致停放20分钟。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全场100多位观众没有一个人离场。虽然《走马灯》里无一大腕明星,但是观众观看时的认真劲和投人劲,丝毫不差于任何一场商业大片。一些观众感叹:“这群孩子了不起,不简单,用1万块钱就拍成了电影。其实电影本身并不重要,我们觉得孩子们的精神让我们感动,毕竟现在能这么吃苦的年轻孩子不多啦。”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