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死亡揭秘:8年的情妇是杀手

  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死在一个女人的怀里,她是高尔基的秘书兼情人穆拉。半个多世纪后,穆拉也死去,留下的秘密材料表明,高尔基死前吃了一颗含毒的糖,投毒的人就是穆拉……

  如铁红颜迷倒痛苦海燕

  1919年,51岁的马克西姆•高尔基(俄语意为巨大的痛苦)住在彼得格勒,此时的他已经写出了长篇小说《童年》《母亲》《在人间》以及散文名篇《海燕》等,作为无产阶级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已经享有了世界声誉。

  然而,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当时的高尔基正处于痛苦之中。十月革命胜利之后,新生的政权开始了旨在打击反革命的红色风暴行动,但这场运动被扩大,许多知识分子和平民都遭受迫害。高尔基本人也开始受到监控。

  他的健康状态也不佳,因为初恋失败,他曾开枪自杀,结果子弹没有打到心脏,反而射中了肺部,此后他便只剩一叶肺片,又因为长期吸烟导致他经常咳嗽。此外,他的第一任妻子因为怕受牵连跟他离婚,第二任妻子也因为坚决反对他冒险拯救受难的文人,感情接近崩溃。

  高尔基悲愤而郁闷,在这样的心境下,他常常出神远眺。有一天,他隔窗看到一个朋友带来一个绝色女子。朋友说替他找秘书的事有了结果,这个名叫玛丽娅•安德烈耶夫娜,昵称为穆拉的女人,会多国语言,她的丈夫刚刚被迫害致死,她对知识分子满含同情。

  他仔细打量穆拉,27岁的她,外貌美得如一幅画,气韵深沉如一首诗,丝毫看不出新寡的伤痛。那会儿,高尔基正不断地给外国朋友写信,呼吁他们帮助俄罗斯知识分子,他需要精通英语的秘书。而且因为自身经历坎坷,他特别欣赏年轻的穆拉面对苦难的淡定和坚强。于是将她留下。

  穆拉既智慧又勤劳,性格沉稳,所以包括高尔基的妻子在内,不仅不吃他的醋,还乐得将高尔基的生活起居都交给她。相处不到两个月,51岁的高尔基就不可遏止地爱上了穆拉,爱她的聪慧美丽,爱她独饮忧伤的孤高坚强。年过半百的高尔基,觉得穆拉是他沉重生活里升起的太阳。

  但高尔基不同于其他作家,他不懂浪漫,初恋失败,他宁愿举起枪对准胸膛,也不愿用他非凡的笔,去哄回姑娘的芳心。在他的婚姻生活里,他行动远重于言语。爱上穆拉后,他将爱恋压抑成至真至纯的仰慕,不去惊扰她的内心。

  1920年9月,他的朋友,英国著名作家赫伯特•威尔斯来到彼得格勒。为了利用国际友人的身份,帮助高尔基从契卡(秘密警察)手里捞人,威尔斯很长时间住在高尔基家。

  威尔斯不会讲俄语,穆拉自然成了他的翻译,威尔斯同样喜欢上了穆拉,他不仅直接向穆拉表白,还多次哀求高尔基当他的说客。高尔基有些着急,生怕穆拉被他打动。

  于是高尔基跟妻子捷克特莉娜说,他们该结束名存实亡的夫妻关系,她可以另找寓所居住,也可以像他的第一任妻子那样,只是将餐桌上女主人的位子让出来。捷克特莉娜知道高尔基心里已经没有她,便让出了妻子的位置。

  再次进餐时,高尔基当着威尔斯的面,请求穆拉坐到桌子顶头的那个位置上去。身形清瘦的高尔基邀请的手微微有些颤抖,因为他知道,如果穆拉不答应,威尔斯就会加强对穆拉的追求,他将永远失去这个得力的秘书。但穆拉没有表现出太大的震惊,她镇定地走到那个位置上,无言坐下。

  威尔斯极度愤慨。高尔基进而跟穆拉求婚,但穆拉却委婉拒绝,理由是她不确定高尔基和她的两个孩子之间能否互相接受,她认为谈婚论嫁为时过早。

  就这样,穆拉成了高尔基的情人,替他管理大家庭和出版业务。她年轻的肌肤,谜一般的性格,强烈诱惑着高尔基,一直以无产阶级的解放为至高目标,从未屈颜为女人写过小说的高尔基,决定写一本史诗般的巨著献给穆拉,他将书名定为《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写作预期为40年,在书中充满与穆拉执手偕老的憧憬。

  8年梦醒惊闻红颜是卧底

  威尔斯在高尔基家住到1919年12月,就离开了。穆拉表示想念她留在家乡爱沙尼亚的孩子,要回家去探望他们,高尔基也希望她将孩子接到彼得格勒,让他们之间建立感情。所以尽管当时苏维埃共和国跟爱沙尼亚并不通往来,高尔基仍然同意她从芬兰湾偷越边境。

  1920年1月,突然传来穆拉被边防军抓获的消息,她被当成叛逃者关起来,遭受非人的待遇。高尔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亲自前往莫斯科,甚至找到包括列宁在内的许多领导人。得到的答复是:如果他不离开俄国,穆拉就得不到释放。高尔基在确定他的奔忙,对改变俄国知识界的现状徒劳无益后,只好选择了离开。1921年,他带上被释放的穆拉以及大家庭,前往意大利的索兰托定居。

  在异乡,比高尔基年轻30岁的穆拉,显得比在国内轻松快活许多。她甚至回爱沙尼亚接回两个儿子,让他们和高尔基朝夕相处。在相当长的时间,有关穆拉的一切,占据了高尔基所有的空间,他开始写计划中的长篇巨著,闲时跟两个小孩嬉戏,成功地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处理得亲如父子。

  但是1925年,穆拉对他的态度突然发生变化,她将两个儿子送回爱沙尼亚,自己也在那停留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其间她给高尔基写信,说要跟他分手。高尔基不知道他们之间出了什么问题,想来想去,也只归结为年龄悬殊。高尔基千呼万唤才将穆拉拉回,但此后他们的关系,始终不能恢复到从前,穆拉越来越频繁地回爱沙尼亚看孩子,在孤独的时间里,那些盖着爱沙尼亚塔林邮戳的信,成了高尔基唯一的安慰。

  1928年夏天,穆拉又消失了,高尔基决定前往爱沙尼亚去找她和孩子们,给他们一个惊喜。但是当高尔基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找到穆拉的家时,那里没有穆拉,也没有孩子,那些发自塔林的信,都是她事先写好,安排人按顺序寄的。

  高尔基还弄清楚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孩子们的父亲罗卡特并没有死,他现定居于英国。更大的打击是,等高尔基从爱沙尼亚赶回时,他的许多手稿、档案以及跟各国名人往来的书信,全都失踪了。他的前妻告诉他,穆拉回来过,说是应他的要求,要转移这些东西。

  种种迹象表明,这是有关部门为控制他,而精心策划的布局,穆拉极有可能是契卡。高尔基感到切齿之冷,他一病不起。高尔基病倒了,世界各地的名人和文豪都前往索兰托探视。此时列宁已经去世,斯大林执政。他想建立能控制全国作家的作协,于是他多次派人前往索兰托探视高尔基,并动员他回国当作协主席。斯大林还在莫斯科挑选了一处豪华庄园,斥巨资进行装修,作为高尔基回国后的住宅。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