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除了忙于游戏、恋爱、考证复习还能做些什么?南京师范大学戏剧文学专业的赵健招募到30多名全国各地高校和他志趣相同的大学生,从2013年寒假开始了一场名为“思奔”的行动。
他们聚首南京,晨练、读书、拉筋、静坐、冥想,与著名作家叶兆言、格非、毕飞宇、朱大可、诗人梁雪波、兰州大学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张志鹏等名家深度交流、围炉夜话,畅谈理想,并计划在2014年把“思奔”的火把传到全国高校。他们这种让身体和思想同时奔跑的姿态也打动了参与的学者名流,原来在这个日渐浮躁的社会里,依然有一群青年人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挥洒青春。
一个人的“思奔”季
赵健爱看书,他的微博名叫“赵健是个读书人”。中学时他说话有点口吃,语文老师鼓励他:去看书吧,腹有诗书气自华。赵健于是很听话地读了很多书。
在赵健的憧憬中,大学生活是很美的,应该有浩如烟海的书籍、指点江山的文字、思想激荡的沙龙、聚会和演讲、辩论等。但进入大学校园后,他很快就失望了,学校海报栏上贴满了考研、考证班的广告,年轻人要么每日游戏,要么太有计划,在各种考证中耗尽青春。
“应该允许一部分大学生去尝试多种生命形态的可能性机会,因为等到毕业工作了,人生也许很快就定型了,没有寻找更多方向的机会了。太多的人,每一个阶段都在为下一个阶段做准备,小学时为了中学,中学时为了大学,大学时为了工作……其实他每一个阶段都没有经历过,我想要享受大学的这个过程。”赵健早早地就开始了一个人的“思奔”。
他留意各种社会名人的讲座,易中天来南京图书馆演讲了,下课后其他同学回宿舍打游戏了,他匆匆忙忙背着书包赶过去;有知名学者到先锋书店、可一书店或者南京大学交流、签名售书了,他也准备了不少问题过去,见缝插针地提问解惑。每一场讲座,他都有心地留下这些学者、作家、诗人的联系方式,他想,也许有一天就用得着。
2013年赵健还报名参加了由查尔斯王子发起的雷励国际公益行动,用两个月的时间去贵州的山区做野外探索和公益建设。这是赵健“思奔”走得最远的一次。每一个队员都要通过公众筹款才能出行,赵健将自己的话剧作品《秋海棠》改编成了广播剧版,刻成光盘。带着它到南京、苏州、上海的20多所高校志愿者社团筹款、介绍雷励国际、黑苹果等公益组织,还有个人事迹的宣讲。每一场宣讲,他都要问台下的同龄人:“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80%的人选择是周游世界,10%的人谈的是未来成为老总、学者、律师等,获得什么样的事业,只有南理工一个大三同学的梦想打动了赵健,他想为老家重庆山区小学筹集2000本书建成图书馆,只有这个梦想是最无私的,一年后,他的这个梦想真的实现了。而赵健的宣讲也筹集到了4000元公益资金。
他们11个人的项目小分队骑行走过云贵高原,一路风餐露宿,到达项目地的第一天,有糖尿病史的赵健就晕倒了。更大的挑战在后面,雷励行动不鼓励干扰式的短期支教,队员们来到当地主要帮助小学砌围墙建新校门、铺水泥操场、盖环保型厕所、建公益型水窖等,请师傅培训两天后,剩下的工作都由队员们独立完成。
在这期间,队员们要求剃光头、少洗澡,为地方节省用水,也不能告诉学校孩子们自己的名字。对于这一趟远行,赵健的总结是:“身体下地狱,心灵上天堂,精神回故乡。”
一群人的成年礼
有一天,赵健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新闻,南京一个高校的博士生因为学业和工作压力,从长江大桥上跳下来自杀了。“这就是因为他经历的太少,把坎坷看得太大。如果在年轻的时候经历足够丰富,尝试过不同的生活形态,心灵的承受能力也就不一样。生命有三个圈子:舒适圈、挑战圈、恐惧圈,例如理工科的学生学点文学、艺术等,就是从舒适圈到挑战圈的转移,但太多的年轻人固化在舒适圈里,导致生命的层次越来越窄。”
赵健想做点有意思的活动。他躺到床上,“思奔”的经历又浮现在脑海,他兴奋起来,为什么不能带领大家一起“思奔”呢?让自己出离纷杂平庸的生活,让思想和身体奔跑,这将是一群人的成年礼。他开始紧锣密鼓地制定详细的“思奔”计划。
开始,赵健只是想小范围地邀请一下南京的朋友参与“思奔”,因为寒假,学校的宿舍空出来,也就只能容纳10来个人。但邀请的微信刚发出来,一传十,十传百,第二天,赵健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的200多份申请。赵健和几位义工显然没有能力接纳如此多的参加者,他们只好进行筛选,筛选的标准是:有公益情怀,最好是参加过各种社会活动;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但不迂腐;尊重西方文明,但不过分推崇;知行合一。最后,他们向筛选出来的30多名大学生发出了邀请函。
2014年1月18日,这30名“思奔者”聚首南京。每个人领到了一本《思奔青年手册》,赵健在里面详细交代了“注意事项”和“思奔守则”,很大一部分借鉴了其他公益活动的规则,比如:禁止饮酒;严禁暴力行为;尊重当地的传统与习俗;保护环境。
让队员们猜测不已的“思奔”内容也具体公布:每天早上7点30分起床后,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唐渊博教练教授传统气功八段锦,这是因为“健身气功八段锦不同于现在的运动方式,重点在于内省、自我观察,感受自己的一呼一吸。”
随后的晨读中,参加者诵读《道德经》,并大声朗读自带的诗歌散文。
每天上、下午都安排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在君和堂中医馆学习传统文化,在诺那师佛纪念馆体悟佛学,在知语轩青年空间思辨公益与商业的异同,在青果咖啡馆畅谈创业理想,在约翰马吉图书馆感受书法家的人文情怀。
“思奔”者接近了宗教,修习了传统文化。最让他们惊喜的是,每天晚上的围炉夜话都有神秘的嘉宾到访,著名作家叶兆言、格非、毕飞宇、朱大可、南中医图书馆终身名誉馆长吉文辉、诗人梁雪波、兰州大学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张志鹏、著名书画家陈世雄……这些早已成名的学者,赵健是怎么邀请到的呢?当然是以前做公益、听演讲时牵上线的,当赵健发出邀请的时候,他们都很诧异,在他们年轻的时候,谈诗歌,谈宗教,谈理想,有激情,没想到今天还有一些年轻人坚守着这些东西。于是他们免费、自愿地来了,许多前来参加活动的老师,都得自己补贴交通费。像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终身名誉馆长吉文辉,在复旦大学的课程收费高达数万元,但在“思奔”中,他分文不取,还乘坐公交车来给队员上课。上完课,也不用义工们送,自己坐公交回去,让“思奔”队员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学者们的人格魅力。著名批评家、作家朱大可在电视上的评论、在纸媒上的文章都很犀利、严肃,但在“思奔”平等的倾听中,他的交流是那样的温柔。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